星期
南方农村报
01版: 要闻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紫云英高产的“罗定密码”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2月22日
版次:
01
农用拖拉机对紫云英进行翻压还田。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振兴
春意初显的罗定盆地,万亩紫云英花海随风摇曳。农用机械的轰鸣声中,紫云英被粉碎翻压还田,化为滋养土地的“绿色黄金”。
按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统一部署,2月19日,广东省供销社、云浮市农业农村局、罗定市农业农村局、罗定市供销合作社组成专家团队对罗镜镇橼安村、罗镜镇水摆村的紫云英种植田块开展现场测产验收。经实地测量,两片种植地块均超额完成高产目标,产量喜人,其中罗镜镇橼安村亩产3663公斤、罗镜镇水摆村亩产3569公斤。
良种先行◥>
选育适应性强的本土化品种
去冬今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推广种植了45万亩紫云英,其中罗定市种植了43000亩,是全省县域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最早开花、第一批测产的地区,罗定拥有广阔的平原地貌和独特的盆地性气候,罗定盆地是广东最大盆地,地下水储量丰富,有利于紫云英绿肥的生长。记者了解到,2024年在罗定大面积种植的是由省农业农村厅统一调配的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该品种凭借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性,成为改良土壤的主力军。紫云英根系上的根瘤菌如同“微型氮肥工厂”,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元素固定在土壤中,翻压还田后可替代下茬作物10%-30%的氮肥需求,减少次年早稻复合肥用量5-10公斤/亩,稻谷增产达40-50公斤/亩,增产幅度平均10%。
罗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建乾表示,罗定市去冬今春种植的紫云英长势良好,已经有约34000亩已经开花,开花面积达80%,翻压还田后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升耕地地力,为后茬水稻种植奠定肥力基础。
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日强指出,紫云英的固氮能力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团粒结构,增强保水性和透气性,为后续水稻增产提供保障。
林日强薅起一把紫云英,指着根上一个个小颗粒说:“奥秘就在这些小颗粒上。这小颗粒,学名叫根瘤。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氮肥工厂,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固定在植株体内,翻压还田后把氮素养分释放到土壤里。”
据测算,紫云英翻压还田后,可替代下茬作物10%-30%的氮肥,减少次年早稻施用复合肥5-10公斤/亩。种植紫云英的土壤,其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得到改善,保水性和透气性显著提升,为后续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紫云英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其翻压后腐解矿化快,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和土壤养分的循环与转化。
良技护航◥>
全程技术指导保成效
“2024年,我们在罗定市的冬闲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共种植5500亩紫云英,鲜草量均在1500-3500公斤/亩的水平,春耕前把紫云英翻压还田,就是上好的有机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赵中秋兴奋地说,“今年能够有这么高的产量,
上一篇:
进一步深化改革
下一篇:
上一篇:
进一步深化改革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