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工业赋能农业 竹海跃出“金链”

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综合产值达109亿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2月22日版次:06
  在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车间内,泡椒鲜笋整齐装箱,蓄势待发;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流水线上,竹制餐具鱼贯而出,即将跨洋出海;笋鲜丰(清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内,订单谈判如火如荼,气氛热烈。
  清远西牛麻竹笋,用短短2年时间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百亿级现代产业的跨越。两年前,囿于产业发展散、乱、小的问题,西牛麻竹笋一度“深藏”粤北大山中。自打造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以来,清远利用工业思维“武装”西牛麻竹笋产业。截至2024年12月,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9.65亿元,成为清远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中首批跻身百亿行列的标杆。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政策、技术、市场与品牌全链条发力,更是现代工业思维在乡村产业的生动实践。
□南方农村报记者 梁煜 赵少君
顶层设计赋能产业转型
  过去,西牛麻竹笋产业长期处于“散乱小”状态,农户分散种植、标准缺失、加工粗放、品牌乏力,产业链条“断点”频现。由于缺乏系统性政策引导,产业长期依赖传统经验,优质资源困守深山。
  转机发生在2023年。彼时,《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提出将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清远五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成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清远强化政策推动、优化组织统筹,建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工作专班,从顶层设计推动工作创新。在此基础上,清远、英德分别成立西牛麻竹笋食品工业发展工作专班,多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要素,拓展麻竹笋产业合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2024年9月,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中首个建在产业链上的党组织——西牛麻竹笋产业链党委正式成立,产业链党委通过党建引领,持续助力西牛麻竹笋产业向“链”赋能。“产业链党委将领导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联盟搭建共享信息、培训交流的平台。”清远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赖志军介绍,“通过链接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壮大产业集聚优势和发展态势。”
  2年多来,清远围绕西牛麻竹笋产业先后出台政策文件超过20份,从育种创新利用、发展精深加工、增加用地保障、强化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为西牛麻竹笋产业保驾护航。“越来越多人看好麻竹笋。”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秘书长陈艳告诉记者,政策的利好吸引许多在外打工的英德本地人返乡种植麻竹笋,为当地扩大麻竹笋种植面积打下良好基础。

标准指引激活规模效应
  农业产业要参与市场竞争,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不可或缺。许多西牛麻竹笋企业主感叹,过去的生产经营多以家庭为单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行业内未建成标准化体系,不同企业对于选取笋苗、采择长度、砍削比例、精深加工均未统一,产品品质不稳定。”
  2023年12月,西牛麻竹笋产业标准体系正式发布,标准体系涵盖种苗繁育、种植、采收、加工、流通、品牌建设等方面,为西牛麻竹笋生产提供了标准指引。“产业标准体系的出台,对一线经营主体意义很大。”陈艳表示,有了产业标准体系后,种植户纷纷自觉对照相关文件调整优化经营情况,数百个麻竹笋收购点不仅改善了收购环境,也规范了收购流程,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同年,西牛麻竹笋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列入广东省“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试点项目名单。清远以此为抓手,聚焦规模化生产,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做深精加工,探索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路径。西牛镇则围绕产业破局,全力争取5000万元加速推进产业园建设,有效盘活金竹村232.36亩土地,重点建设标准化厂房、大型仓储厂房等项目,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加工和多元产品开发短板、麻竹笋原料储存不足等瓶颈,助力西牛镇率先打造“国字号”农业产业强镇。

精深加工打造产品矩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牛麻竹笋几乎是以原料和粗加工的形式销往外省,产品附加值很低。”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会长、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水清说。
  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民健也表示,英德虽然是西牛麻竹笋的原产地,但产品离市场终端很远,定价权始终握在他人手中。
  “只有把初级农产品加工成为标准化商品,产业附加值才能提升。”黎水清说,2023年,巨元孖宝公司建成了全自动化无尘生产线,每年可加工即食笋产品超5000吨。公司还将拼多多作为主要发力平台,高峰期月销近30万包。清远市供销投资有限公司则创新“麻竹笋+”模式,研发出西牛麻竹笋下饭酱、糯米笋、益生菌发酵脆笋等创新产品,公司年产值超3000万元。
  除了食品加工,许多企业也开辟新赛道。在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多条智能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竹原料经过碎解、成型、消毒杀菌等工序后,变身为一套套竹制餐盒、刀叉勺等产品,打包完成后发往国内外市场。
  如今,清远西牛麻竹笋加工企业已达34家,加工生产线从2022年的23条增至54条,深加工食品笋比例到15%以上,当地已形成以即食笋、竹粉可降解餐具为代表的加工产品矩阵,全链化水平不断提升。
场景营销助力品牌破圈
  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产品成为“金招牌”的关键。当前,清远以“清远好风土”系列区域公用品牌推介活动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推介活动,推动西牛麻竹笋从地方特产蜕变为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
  2024年,清远启动清远西牛麻竹笋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推介活动,首站走进哈尔滨,为期三天的冰城之旅通过线上线下品牌推介、合作签约仪式、产销座谈、品鉴活动等环节,不仅促进西牛麻竹笋产业的对外交流合作,也为打开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奠定基础。在甘肃天水,以“蔬中珍品鲜香百亿”为主题的推介活动将麻竹笋融入西北餐饮场景。天水麻辣烫的摊位上,一碟碟酸辣笋丝成为食客们的新宠。此外,清远还通过农交会、食博会等国际展会平台,推动西牛麻竹笋走出清远、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清远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钟鸿辉表示,2025年,清远还将继续组织开展各类招商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和支持麻竹笋注册商标,促进麻竹笋品牌包装上市,提升麻竹笋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

上线出海建立销售网络
  过去,清远本地的麻竹笋线上销售比例不足10%,企业一度通过采购商到田间地头收购来打开销路。近两年,通过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清远不仅与省外采购商企业及行业协会“结对”,也与多家知名餐饮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每年向华东、华南市场供应两三千吨益生菌发酵的麻竹笋,与客语、海底捞、蒙自源等知名餐饮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仟壹农业负责人陈志南介绍,公司还开拓了多个线上平台,主要销售益生菌发酵麻竹笋和酸笋深加工产品,2024年线上营业额达2300万元,较前一年增长800%。
  海外市场同样风生水起。竹笙笙公司与哈尔滨一出口贸易公司达成合作,实现西牛麻竹笋首次出口俄罗斯;新年伊始,清远市供销投资有限公司和巨元孖宝公司生产的笋制品跨越山海,登上东南亚各国的商超货架。“我们计划每季度出口500吨货,逐步将西牛麻竹笋推广到全世界。”黎水清难掩激动,这些都是西牛麻竹笋立体化销售网络逐渐成形的缩影。
  为打通出口这条“黄金通道”,清远出台《推进西牛麻竹笋创百亿产业实施方案(2023-2025)》,提出要加强专业市场体系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出口贸易,并配套专项资金支持电商平台建设、国际市场拓展及物流体系完善。目前,西牛麻竹笋及精深加工产品已成功闯入日本、东南亚及北美市场,其中笋干产品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5%,成为日本拉面的“黄金搭档”。
  从田间地头到全球餐桌,从传统农业到百亿产业,清远西牛麻竹笋的崛起,是工业思维与农业根基深度融合的典范。通过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市场开拓与品牌赋能,清远将一根小小的麻竹笋打造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