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4版: 重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农业AI普及应用 广东创全国之先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2月25日
版次:
04
“柏桥讲堂”农业“AI”与“出海”培训班。 邹祥亮 摄
南方农村报记者 韩安东
“在现代农业生产力改革中,AI不仅是工具,更是重塑农业生产关系的核心引擎。”2025年初,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震动世界。问计AI助力农业的发展方向时,DeepSeek这样评价道。
2025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早在两年前,务实的广东农业人就开始了自己的前沿科创探索。农业系统率先组织培训,全省范围应用学习,掀起了AI助力农业热潮:2月20日,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病虫害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生产效率提升30%;据报道,已完成上市备案的一亩田集团,持续深耕广东,为数字化乡村振兴不断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漫云物联科技推出“农博智问”农业智慧平台;未来岛屿AI研发“AI+短视频”助农模版……这些企业都是广东农业AI系列培训活动的参与主体。两年间,培训活动共吸引全省100余家农业企业参加,影响近3万名农民群众。
AI学习◥>
大范围培训让智慧破土
初春,深圳市委大院门前广场,阳光洒在青铜雕塑拓荒牛上。在深圳点筹互联网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品类农产品竞争力指数系统——数字农业交易中心正通过AI学习模型,不断充实系统数据。
在今年1月,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茂名“柏桥讲堂”2025新年第一课,其中对于农业AI相关培训让他受益匪浅,直言“打开了视野,对未来布局有建设性的指导。”
经济学家贾康指出,广东要将思想解放、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作为系统性工程,以改革攻坚克难实现“质”的突破,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对于广东农业而言,亦是如此。
过去两年,以OpenAI为代表的美国公司开启并引领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热潮。从2024年开始,围绕“12221”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广东连续两年举办农业AI培训活动,推动农业AI实地应用,创全国之先。
据观察,参加系列培训班的学员,既有广东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也有县级农业合作社的社员,更有地市农业系统的干部,大家在培训班学习AI知识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导师讲解了如何通过AI快速解决病虫害问题,回去我分享给了乡亲们。”惠州博罗县九谭雨露菁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庆和说。
“通过培训活动,我结识了许多同行,包括农业企业家、种植大户、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等。”一亩田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借助广东农业AI培训班的省级平台,能够观察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应用AI技术时面临的不同问题和机遇,“比如,大型农业企业更关注如何利用AI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而小农户则更关心如何用较低的成本获取AI助农服务。”
目前粤东西北地区的农业企业已开始应用AI解决农业实际问题。未来岛屿AI负责人李燎原认为,广东鼓励了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对于AI的实际应用,“农业人从科研角度出发研究大模型没有意义,关键是应用于农业产业的方方面面,最终还是要实现致富的目标。”
AI实践◥>
大场景落地促科技生金
过去,AI大模型训练成本惊人,让许多人望而却步。DeepSeek的低成本开源大模型横空出世,为各行各业开启了迈向AI时代的新赛道。
“在情人节那天,我跟团队技术骨干在公司聊到凌晨12点才回家。DeepSeek真的是打开了我们对于农业无限想象的空间。”谈及DeepSeek如何助农,广东漫云物联董事长陈志波兴奋地说道。
新春假期过后,陈志波拉着技术团队研究如何把企业自主研发的AI应用——“农博智问”对接DeepSeek。通过一个礼拜的研发,目前“农博智问”的新版本已接入DeepSeek,实现多元化的农业搜索服务。今年3月,“农博智问”将会与一家金融公司对外联创发布。
“农博智问”并非孤例。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当年在农业AI培训系列活动推动下,广东农业AI应用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在茂名高州,中国首个荔枝AI“高智荔”上线,以AI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拥有海量高州荔枝知识,构建了高州荔枝Al智能对话机器人;去年的产业大会上,当地还发布了“荔智妹”AI数字人,在大会和主持人互动。在揭阳普宁,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打造了全国首个青梅专属AI产品“普宁美梅”,塑造了全国首个专注于“三农”领域的保险AI数字人“探险家”。在江门恩平,推出了全省首个水稻种植AI助手“恩小氧”,种植户拿起手机就能一键了解土壤湿度、温度、虫情、苗情等数据。在肇庆四会,推出全国首款兰花AI智能机器人“兰先生”,为兰花产业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
“这些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探索和应用,充分展现了广东在跨领域整合和新技术革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区域贸易处处长杨静指出,AI正不断为广东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新的内涵,也让广东成为了全国智慧农业领域的新标杆。
有业内专家分析,农业AI要以单一模型应用多品类,需要长期积累和模型训练,在发展前期,需要克服的是通用模型在垂直场景易“水土不服”。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曾指出,农业AI需突破“场景碎片化、数据孤岛化”瓶颈,构建开放共享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一语道出了AI结合农业知识库定制化开发的重要性。
陈志波认为,广东农业AI是“普惠”的,因地制宜地运用于每一个品类,嵌入专家知识库并不断完善,让工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应用于农业,让专家变AI,让小农受益,彻底解决传统农业的“种难”“卖难”。
AI耕“云”◥>
大数据赋能逐浪全球
“未来农业中,随着无人农场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机器人代替传统劳动力,宝贵的农业数据将会成为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在《未来农业:颠覆性技术如何塑造未来人类生活》一书中,美国作家詹森·申克这样畅想道。
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广东多地农业表现了对于AI应用、大数据模型分析的渴求。
去年11月,清远阳山发布了AI推广大使“菜小西”。今年,当地将利用“菜小西”,为农户提供农情资讯、答疑解惑等各类综合服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助推阳山西洋菜走进千家万户。
位于湛江遂溪的广前农场,3000亩数字化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通过AI数据分析,根据全国农贸市场用户的兴趣、需求和购买行为,培育了一支数字化、市场化、AI化的卖货队伍。2024年,该基地单季总产值超2000万元。
在珠三角地区的万亩稻田上空,大疆、极飞的农业无人机以厘米级精度播撒稻种。目前,大疆、极飞的农业无人机都已开始训练无人机AI模型,用于识别行人、障碍物等。
AI的应用,也有利于广东农产品“出海”。据统计,2024年1至11月广东累计出口额达169.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利用“高智荔”进行标准化生产的茂名荔枝出口7105.4万元,增长11.1%。“目前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仍缺乏较强竞争力,其表现之一就是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杨静分析,利用AI驱动的无人机和智能农机,能够自动化执行播种、施肥、收割等任务,并根据环境参数自动调整农机操作,确保生产标准化,未来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广东连续两年举办农业AI培训活动,在AI赋能农业发展这条新赛道跑出了加速度。”杨静指出,从率先开展农业AI培训,到加快科创应用,广东农业人以工业武装农业,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注入新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州市去年销售帮扶产品超253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州市去年销售帮扶产品超253亿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