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金融“春雨”助春耕 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2月27日版次:03
  “我们采用‘无人农场+自动化加工’智慧农业模式进行经营,3000多亩水稻实现智能生产。”陈祥挺说。
  “只需完成定位和路径规划,插秧机就可以自动行驶,效率提升了近50倍。”朱志敏感慨。
  “新购置的3台新型无人机已投入作业,缩短了春耕周期,也降低了人力成本。”杨庆全算了笔经济账。
  南粤沃野春风徐,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广东春耕的关键词。不久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眼下,春耕备耕正陆续展开,广东2800多万亩农田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绽放的“试验场”,各地纷纷加码科技,力争盛夏丰收。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精准浇灌。面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农行广东分行”)将支持春耕备耕作为首季服务“三农”的重点,聚焦种业、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全方位延伸基础金融服务渠道,护航广东农业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1月,农行广东分行涉农贷款余额4900亿元,比年初增加214亿元;农业科技贷款余额29.6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为广东春耕备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向新提质 科技赋能智慧春耕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农技、农机和装备支撑,推动良种、良机、良法齐发力成为重中之重。
  走进茂名高州市石鼓镇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鸿顺粮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鸿顺粮油”)负责人陈祥挺正在指导员工调试无人机、插秧机等春耕设备。“我们要尽快调试好这些‘好伙伴’,别误了春耕。”陈祥挺说。
  高州是广东农业第一县,素有“粤西粮仓”之称,丝苗米产业园还是全省8个无人农场之一。近年来,鸿顺粮油在当地落地智慧农业项目,采用“无人农场+自动化加工”智慧农业模式进行经营,为当地3000多亩水稻注入新动力。
  “连片打造的高标准农田为我们建成无人农场提供了必要条件。”陈祥挺说,高新技术基本贯穿了水稻耕、种、管、收整个周期,春耕时期,无人插秧机会自动进行喷淋、施肥;到收获期间,稻谷又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烘干、筛选、加工、包装,生产全过程节省约60%劳动力。
  智慧农业项目发展中,鸿顺粮油也曾遇到资金周转难题。2024年5月,鸿顺粮油计划对无人农场升级改造,但由于时值夏粮抢收的关键阶段,资金周转需求量大,企业一度陷入两难。农行茂名分行及时提供了1000万元贷款作为经营周转的备用金,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去年末,鸿顺粮油进一步投入200多万元采购更新了一批无人机和无人收割机,为今年做好春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1月末,农行茂名分行已累计为2025年春耕备耕提供信贷资金1.5亿元、支持客户近300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政策、产品和服务优势,加大资源倾斜,突出助力粮食重点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以金融‘活水’更好赋能春耕备耕。”农行茂名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服务 助力春耕效率跃升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促进大面积增产。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现代农业种植主体的共同议题。
  在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的丝苗米种植基地内,大型拖拉机、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改人们对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
  对此,广州大黄蜂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志敏特别感慨:“过去,人工插秧效率低下,一天下来,一个人最多插1亩地。如今,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四五十亩地的插秧任务,只需完成定位和路径规划,插秧机就可以自动行驶,效率提升了近50倍。”他还说,合作社在春耕设备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如今基地拥有全套的现代化种植设备,机械化耕种面积占比已达到80%。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缺少担保或抵押物不标准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农行广东分行创新纯信用贷款产品,朱志敏就是受益者之一。春节刚过,朱志敏便开始着手设备的检查、维护,为新一年春耕做好准备。“每年春耕都是资金需求大的时节。今年,农行广州分行帮我通过线上申请了30万元纯信用贷款,资金周转有着落了。”朱志敏说。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稳产保供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农行广东分行在春耕期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赋能各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韶关南雄市作为国家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计划到2028年将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针对南雄市的土地分布特点和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模式,农行韶关分行因地施策,探索服务模式,在省分行指导下探索推出“高标准农田施工单位承建模式”特色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支持南雄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贷款约8000万元。

送贷上门
备足春耕金融底肥

  春耕生产需资金,增资扩产全靠“贷”。在惠州市惠东县的广袤田野上,新翻的田畦在阳光下散发出泥土的清香,农行惠州惠东支行金融助理小分队的身影与轰鸣的农机共同勾勒出春耕新图景。
  种粮大户杨庆全的春耕故事正是金融助农的生动注脚。农历春节前,计划购置新型无人机的他遭遇资金瓶颈。“农行金融助理带着移动终端上门,当天就完成135万元‘惠农e贷’审批,利率也很优惠。如今,新购置的3台新型无人机已投入作业,实现了精准播种、施肥,种植规模从80亩扩大到120亩,既减少了资源浪费,也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每台农机还能享受政府15%的购置补贴,加上农行贷款支持,三年就能回本。”杨庆全算着经济账。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今年,农行惠州惠东支行建立了春耕服务“三早机制”,需求摸排早,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建立214户新型农业主体白名单;服务响应早,配置8台移动金融设备,实现“田间地头即时贷”;资金到位早,单户200万元以下春耕信贷额度,审批时限压缩至48小时。
  依托“银行+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农行惠州惠东支行已建成12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据农行惠州惠东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至今,该行已投放春耕专项贷款近2亿元,惠及农户1000多户,农机购置贷款同比增长12%。
  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当前,农行广东分行正深入开展“千人争先助春耕”专项活动,围绕县镇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结合春耕农时需求,走村入户做好金融服务。同时,针对春耕备耕农资及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领域各环节、各主体,加快审批流程,加大信贷支持,为广东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撰文:郑展能 梁煜 王淼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