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5版: 2025中央一号文件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黄振华:
转变资源流向 为农村婚恋“破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2月27日
版次:
05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目光投向农村婚恋现象,这背后折射出的恰是当下愈发凸显的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黄振华说。
黄振华教授课题组发布的《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四成以上的村庄和农户认为本地存在严重程度不同的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中部省份相较于东、西部地区而言,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总体上呈现出东、西、中地区难度递增的趋势。
谈及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的成因,黄振华教授归纳为“一少一高三低”。“一少”,即农村适龄结婚女性少。“一高”,则是农村结婚彩礼成本高。“三低”涵盖了个人及家庭收入低、学历及职业素质低、对传统婚姻观念认同低三个方面。
“农村男青年婚配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家庭收入微薄之人、技能匮乏之人、本身抵触结婚之人。”黄振华强调,当下农村青年男女的婚恋观念正在悄然变化,一些农村青年日益注重个人的自由发展,对诸如传统婚姻观念的认同感趋于下降。
广东基层干部近年来妙招频出,力求缓解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河源市龙川县铁场镇铁东村、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青福村、湛江市吴川市长岐镇岭头村等地相继出台激励政策,红娘为村里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青年成功介绍配偶并促成婚姻登记,村委会将奖励600-1000元。
“这些政策与办法,对于缓解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问题确实能起到一定助力,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未来还需转变资源流向。”黄振华建议,一方面要通过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资源从城市向农村回流,让农村青年能够在家乡就业创业。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诸如发挥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作用,借助村规民约破解移风易俗等诸多难题,为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问题营造良好环境。
□南方农村报记者 谢晓莉
上一篇: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补齐农村养老短板
下一篇:
上一篇: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补齐农村养老短板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