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香蕉“北种”是创新还是冒险?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01日版次:10
  南方农村报记者 钟海芳

  香蕉作为一种热带水果,鲜少在北方种植。但近年,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香蕉突破气候和地域限制,在陕西、北京、新疆、吉林、甘肃、河北、山东、宁夏等地扎根生长。
  细究之下,关于“南果北种”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群人认为“南果北种”有前景,是北方特色农业的未来;另一群人则反驳说,“南果北种”只是一个噱头,是“鸡肋”。至今,两种声音争论不断。
突破地域限制
  “南果北种”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在北方地区种植适应南方气候条件的水果。
  香蕉是典型的热带水果,也是“南果北种”的典型代表。近些年,香蕉突破地域限制,在北方多地落地生根。
  2月13日,51株香蕉在陕西榆林试种成功。温室大棚里,香蕉植株长势良好,宽大、翠绿的叶片泛着光泽,一串串香蕉挂在枝头。技术人员表示,种植过程中,要根据香蕉植株的生长特性,开展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无独有偶,北京市平谷区早在2023年便引种香蕉成功。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现代化农业设备和专家指导,被调控为适宜香蕉生长的环境。据悉,该园区香蕉从2022年开始首次试种,长势良好。目前,种植面积1亩,预计亩产量约2400公斤。同时,该温室大棚兼具采摘和观光功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采摘,有效助力农民增收。
  远在新疆库尔勒的大棚里,也洋溢着蕉香。种植户程琳拥有10余年丰富的种植经验,她在库尔勒英下乡承包了10个大棚,香蕉大棚占地3亩。她表示,库尔勒的气候条件与香蕉传统种植地差异较大,需要克服许多挑战。“试种初期曾多次请教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经过近一年的培育,香蕉树长势喜人,最高的已经长到2米多,试种基本成功,预计今年可以上市。”
  此外,吉林、甘肃、河北、山东、宁夏等地也积极探索“南果北种”模式,引进香蕉品种到本地种植,同时发展“特色种植+观光采摘”,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模拟南方生长环境
  “通过精准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等条件,让南方水果能够在北方生长,同时避免了水果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口感变差、营养流失的问题。”河北童年时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吕博洋介绍,公司的现代园区内种植的香蕉树高大挺拔,巨型花苞盛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甜蜜风景线”,“品质可能比原产地更胜一筹。”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许林兵认为,北方大棚种植香蕉优势明显。一方面,北方温度低,香蕉挂果时间长、甜度高、香味浓,采收时饱满度好,还可以分批采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量。另一方面,大棚种植可以有效控制夏天雨水吸收导致香蕉树生长过快的问题,减少低品质果的产生。
  尽管“南果北种”技术为北方地区打造了一个罕见的“热带果园”,但大规模推广种植仍面临诸多争议和多重考验。
  首先,成功引种香蕉的关键不在于品种改良,而在于创造类似于南方的生长环境。
  “北方种植香蕉的成本主要是大棚加温,对土壤消毒养护要求也很高。”许林兵指出,“南果北种”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模拟香蕉的生长环境,解决香蕉在北方“水土不服”的问题。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北方种植户能够成功种植出品质优良的香蕉。
  云南一香蕉种植户告诉记者,在南方正常季节种植香蕉,成本约为1元/斤,而北方大棚种植的成本可能高达4-5元/斤,甚至不止。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博士董俊辉亦表示,香蕉树一般高达3-4米(第一造),所以北方能种植香蕉的大棚,还要比寻常大棚更高些,这无疑又增加了香蕉种植的成本。
  温度这个关键障碍解决之后,水肥、土壤等因素相对来说就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
  但值得关注的是,香蕉种植技术的稳定性不足会导致产量波动,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由于北方与南方的气候差异,香蕉在北方的生长周期和产量往往难以预测和控制。例如,为了让香蕉在库尔勒“安家落户”,种植户程琳和她的团队便付出了诸多心血。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北方香蕉种植园存在依赖“新鲜度”“采摘体验”溢价的情况。也有网友表示,香蕉在大棚内种植,封闭环境易引发炭疽病、象鼻虫、叶斑病、黑星病、卷叶虫、蚜虫等病虫害,这些都会成为北方香蕉种植的巨大挑战。
如何化解“高成本”争议?
  在诸多质疑声中,人们不禁要问,香蕉“南果北种”是否值得发展?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能否化解“高成本”争议?这些问题成为探寻香蕉“南果北种”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培育耐寒品种或许是解决“高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科研人员正致力于选育耐寒性强的香蕉品种,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其适应北方气候并增强抗病性,从而减少对高成本温室设施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
  许林兵建议,引种时应优先选择品质优良、抗枯萎病的品种,并引入一些罕见、稀有品种,以丰富香蕉的多样性,满足市民的好奇心。
  “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许林兵还指出,通过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精准调控,不仅能提高“南果北种”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成本劣势。
  与此同时,香蕉“南果北种”的发展模式可以向休闲观光农业转型。董俊辉指出,从科普角度看,许多北方人从未见过香蕉的生长全过程,大棚香蕉为他们提供了认识和了解香蕉的机会。
  许林兵还提到,过去不少北方人误以为香蕉是木本果树,其实它是大型草本果树。因此,“南果北种”是科普香蕉知识的良好契机。他建议以科普展示和采摘体验为卖点,打造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