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种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教授葛贤宏:
“板蓝根青菜”并非转基因产物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3月11日
版次:
07
“菘油1号”是油菜与板蓝根经过体细胞融合而来。
南方农村报记者 钟海芳
油菜、板蓝根远缘杂交而成的“板蓝根青菜”已经通过盒马大规模上市,走上市民餐桌,且在一众春菜中脱颖而出,成为“顶流”。日前,“大国种芯”视频号关于“板蓝根青菜”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药食同源又多了一味菜”“有幸品尝过,色香味俱全”“天天吃板蓝根青菜,病毒见了都摇头,太难杀了”。
“板蓝根青菜”啥来头?它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李再云团队历时16年育成的新品种,命名“菘油1号”。李再云团队创新性地将菘蓝(板蓝根)和甘蓝型油菜杂交,将板蓝根所具有的清热解毒特点与油菜薹的脆甜口感相结合。与普通油菜相比,“板蓝根青菜”营养成分更全面,口感没有了板蓝根的苦涩,取而代之的是类似菜薹的脆甜,一经上市便席卷蔬菜市场。
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菘油1号”育种团队核心成员、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教授葛贤宏,揭开“板蓝根青菜”的神秘面纱。
亩产高达1500千克以上
南方农村报:据了解,“板蓝根青菜”的问世是贵单位攻克油菜“癌症”研究时的意外收获,您能否分享一下其中的故事?培育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葛贤宏:其实是一个巧合,当时我的导师李再云教授希望解决油菜的菌核病抗性问题,菌核病被称为油菜的“癌症”。有研究显示板蓝根对菌核病有抗性,我们就想知道通过油菜与板蓝根的杂交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如果油菜具有了类似板蓝根的功效,为什么不干脆就培育一种菜用的板蓝根油菜呢?这样吃油菜就可以预防感冒了。板蓝根青菜“菘油1号”就是这样产生的。
培育过程中其实遇到了挺多困难,最难的地方在于,体细胞融合杂种及通过回交产生的附加系大部分都是雄性不育的,无法获得后代。这些不育的附加系只有在特殊的温度条件下才会有微粉的产生,因此必须通过仔细观察,将这些不育株上产生的微量花粉授予遗传背景相似的其他油菜,获得杂种,从而甩掉不育的细胞质。
南方农村报:“菘油1号”的品种特性如何?
葛贤宏:“菘油1号”为菜用类型品种、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从播种到第1次采摘菜苔需要92.4天。半冬性。苗期生长半直立,叶片深绿色,长度短,宽度中;有裂片,裂片数量3.55;叶柄长度中;主茎蜡粉较多;花青甙显色弱。亩产菜薹800-1000千克。
当然,由于气候的差别,在不同地区如长江流域、西北高原、云贵高原等区域种植的时候,由于采摘的次数有差别,产量也有较大差别,最高亩产可以达到1500千克以上。
经过体细胞融合而来
南方农村报:大家都十分关注该品种的口感、营养、以及吃法,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葛贤宏:“菘油1号”颜色翠绿、口感脆甜、回甘。菜薹锌含量5.45毫克/千克,钙含量1292毫克/千克,抗坏血酸含量110毫克/百克,可溶性糖2.60%,具有与板蓝根类似的清热解毒功效。其既可以新鲜食用,保留原始的鲜美与营养,也可以晒干后用于炖汤、炒菜等,烹饪方式多样。推荐吃法主要是火锅、清炒和白灼。
南方农村报:较多网友将“菘油1号”误认为是转基因品种,请您进行简单科普。
葛贤宏:“菘油1号”是油菜与板蓝根(学名:菘蓝)经过体细胞融合而来,这项技术和传统杂交类似。相当于,我们先把它们的细胞拆开,然后像和面一样把两种细胞糅合在一起,让它们自然交换基因,最后长成新的品种。虽然用了实验室技术帮忙,但基因来源都是“自家亲戚”(同族植物)。
而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来自其他物种或人工合成)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比如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基因枪等技术导入植物基因组,使其获得特定新性状的农作物。
“菘油1号”并非转基因产物,两种技术手段有本质上的区别。且我国对于转基因作物也有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大家可以尊重科学、客观看待这项技术。
南方农村报:部分网友认为“吃板蓝根蔬菜等于吃药”“人吃多了会对板蓝根产生抗药性”,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葛贤宏: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首先应该明确一个说法上的错误,抗药性是特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或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的现象,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原体/病变细胞;二是药物浓度长期不足或滥用,导致靶标发生遗传变异。人体自身不会对抗菌/抗病毒物质产生“抗药性”。
我想网友担心的可能是:如果板蓝根蔬菜含有抗菌/抗病毒成分且被长期滥用是否会导致体内细菌耐药?我们应该知道,作为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材,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并不清楚,尽管有些单一成分在体外实验中显示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但尚无证据表明其单一成分在人体内能达到有效抑菌/抗病毒浓度。目前全球耐药性监测主要针对抗生素,板蓝根未被列入耐药性风险物质清单。此外,我们开发的板蓝根蔬菜只带有少量的板蓝根的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遗传物质还是油菜。
开发更多“板蓝根+”蔬菜
南方农村报:“菘油1号”是什么时候登记的?这种远缘杂交品种的登记和常规品种有区别吗?
葛贤宏:2024年7月12日完成登记。远缘杂交的品种登记与普通油菜品种类似。
南方农村报:“菘油1号”目前推广模式是怎样的?合作企业有哪些?主要推广的地区是哪里?效果如何?农户想合作种植的话可以通过什么渠道联系?
葛贤宏:“菘油1号”已独家转让给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的推广模式是订单式生产,香乡茄公司会与农户或者合作社签订生产协议,公司提供种子,并负责菜薹回收。主要推广的地区是云南、甘肃以及湖北。由于菜薹回收价格远高于普通油菜薹,经济效益显著。如果有农户想合作种植,可以直接与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系。
南方农村报:“菘油1号”作为一个功能蔬菜,对我国油菜产业的品种格局或育种方向有影响吗?
葛贤宏:油菜在我国主要用于榨油,作为薹类蔬菜并大规模利用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我认为“菘油1号”的培育不会对油用油菜品种的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但是作为功能性蔬菜的规模化利用,可能会显著促进更多的菜用油菜新品种的开发。
此外,由于“菘油1号”是属于十字花科类的蔬菜。因此,我认为“菘油1号”的开发与推广,可能会对十字花科类的蔬菜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后续基于“菘油1号”可以开发出板蓝根大白菜、板蓝根小白菜、板蓝根芥菜、板蓝根萝卜等系列蔬菜新类型。
上一篇:
下一篇:
菜籽油有望 更有营养
上一篇:
下一篇:
菜籽油有望 更有营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