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汕尾网箱养殖海鲡鱼 肉质接近野生鱼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15日版次:08

  一条海鲡鱼最大能达50—60斤。

  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晓嫦

  从汕尾城区中山渡口出发,乘着快艇,吹着海风,约二十分钟即可抵达江牡岛,这里也是国泰海洋牧场所在地。蔚蓝的海面上,养殖平台随海水起伏,一个个重力型抗风浪深水网箱整齐排列,成群海鲡鱼正在里面畅游,掀起层层涟漪。
  海鲡鱼躯干粗大,肌肉发达,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素有“海上人参”的美誉,是大海中珍贵的食用经济鱼类。目前,海鲡鱼也成为了汕尾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的重要养殖对象,深水网箱养殖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有效推动汕尾渔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深水网箱养殖
  传统近岸养殖受限于浅海区域空间,养殖规模难以大幅提升,而深水网箱养殖可以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拓展养殖面积,为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新的空间。汕尾海域面积约2.39万平方千米,其中10米等深线以深的海域占比超过85%,具备发展深远海网箱养殖的优越条件。
  “每口网箱大概有七八米深,能养60—80条海鲡鱼。”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负责人林春然表示,国泰海洋牧场拥有17个深水网箱,包括14口直径15米的浮排和2个30米周长、1个60米周长的沉箱圆排。这些网箱利用固定平台的相互作用及箱体的自身特点下沉至限定深度,结构性和韧性较强,有着管理方便、抗风浪能力强、使用年限长和综合成本低等特点。
  除了海鲡鱼,网箱内还养殖了石斑鱼、金鲳鱼等优良品种水产品,年均收获在1000吨以上。“这些鱼无论是肉质还是体格都非常接近野生状态。为了保持鲜味,捕捞后将通过冷链运输或者‘有氧水车’的方式发往全国。”林春然说。
护航海鲡“游”上餐桌
  测水温、投喂鱼苗、观察鱼苗成长情况,这是国泰海洋牧场“饲养员”的日常工作。据他们介绍,江牡岛沿岸水质优越,网箱内养殖的鱼苗从未发病,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
  “每年一般有两次投苗。等天气稳定到20度就会开始投放,养殖六个月以上就可以陆续上市。”林春然告诉记者,海鲡鱼喜欢吃新鲜的小杂鱼,他们每天都会到码头收购,同时配合最新研发的饲料混合投喂,保证它们有充足的营养。
  在自然状态下,海鲡鱼生长速度较慢,且产量极少。但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借助科学的养殖技术,其生长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其中一个要点是,确保各网箱内海鲡鱼的规格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因大小差异导致摄食不均,进而维持养殖群体的均衡生长态势。”
走出“渔旅融合”新路径
  “第一次亲自捕捞海鲡鱼,感觉非常奇妙!”去年国庆假期,不少市民游客登上江牡岛,一边欣赏岛上的美丽风景,一边品尝“现捕现捞现加工”的海鲡鱼汤,直呼“大开眼界”。
  林春然透露,江牡岛的游玩项目以参观海洋牧场为主,并用“现捕现捞现加工”的方式打造海上餐厅,让游客在亲身体验捕捞的过程中感受海洋牧场的建设成果,了解海洋养殖与保护知识。“目前项目还处于开发阶段,接下来还会进行详细的规划建设,以吸引更多游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