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土地“吃饱”有机肥 新会柑亩产上万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20日版次:09

  苏志强的新会柑园采用合理密植方式,亩种110棵左右。

  近年来,新会柑鲜果价格持续走高,成为广大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2024年,新会全区新会柑(茶枝柑)种植面积14.3万亩,新会陈皮产业链总产值261亿元。新会陈皮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第一位。
  新会柑产业兴旺的背后,离不开一群有情怀、有追求的种植者。爱融匠心绿色生态农业(江门)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志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目前,苏志强的新会柑种植规模达1289亩,并建成了1.2万平方米、日加工能力达10万斤新会柑果的生产线。
  苏志强位于双水镇的新会柑园,今年预计亩产量将突破1.2万斤。过去两年他所种植的新会柑果上市时,价格普遍比同期市场价高出20%-30%,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斥“重金”改良土壤
  据了解,新会柑果农有一个普遍的困扰——不管是幼树还是丰产期柑树,部分会出现黄化、衰弱症状,但经检测大多并未感染柑橘黄龙病。从事农资行业20多年,苏志强敏锐地意识到,问题应该是出在土壤上。所以他从建园开始,就坚持长期主义,斥“重金”改良土壤,用大量有机肥“喂养”土地。
  苏志强的果园分布于会城、双水等乡镇。他告诉记者:“每年果园的农资投入达1200多万元,亩均近1万元,其中占比过半为改土培肥的投入成本,且该项成本是行业均值的1.5倍。”
  其实,苏志强本人是农资“行家”,在2015年入行种植前,做了多年的农资经销与农化服务。起初,他下重本改土的这份执拗被同行嘲笑为“不划算”,“改土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哪有人这么干?”可如今,他种出的优质柑果收购价比市场均价高0.5-1.5元/斤,相当于高出20%-30%。
  抓起一把黝黑松软的泥土,苏志强笑道:“这就是我要的结果。”
  苏志强介绍,每株丰产果树一年施入的有机肥总量达80斤。其中,年底的冬肥施用是关键,通常施用10斤花生麸+10斤豆粕+5斤生牛骨粉+数十斤优质有机肥,最后在表层均匀覆上一层蘑菇渣。这样果园不仅可以防旱保湿,下雨后底下的有机肥会慢慢融化渗入土壤中,为土里的有益菌群和柑树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每年给果树淋施两次有益菌,以保持土壤更具生物活力。
  土壤健康调理,果树长得健壮,还能有效提高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2023年,苏志强有一个果园被水淹了一天半,水深达60-70公分。“我当时以为这个果场完蛋了,可水退后两个星期,几乎没有一棵果树死掉或黄化,我特别惊讶。”
  通过几年坚持改土培肥,目前苏志强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已达3-4%,“以后目标是逐渐提升至5%左右。”他说。
鲜果多项指标达优异等级
  专家观摩苏志强的新会柑园后表示,预计今年单株产量可达100斤,亩产量可突破1.2万斤。而记者走访其他多个新会柑园,绝大部分的亩产量在4000-8000斤。
  高品质新会柑,离不开专业的植保管理。除了采用合理密植方式,亩种110棵左右,苏志强还特别注意防控线虫。
  苏志强介绍,有一次下雨后,发现在一个300亩的果园里,果树树叶大面积失去光泽,有点发黄。经过紧急诊断检测,是线虫爆发为害。他赶紧淋施噻唑磷+阿维菌素等,每亩地淋入4-6吨药水,前后淋施两次药水,才把线虫压制下来,果树慢慢恢复活力。此外,苏志强提醒,慎施或少施酸性、未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肥之类。有一年,其果园施用1000多吨鸡粪肥后,引发了严重的线虫为害,“酸性肥料利于线虫大量繁殖,未腐熟粪肥容易携带虫源。”
  每年3月、8月春梢秋梢老熟时,全园淋施杀线剂,是苏志强必做的一道工作,“药水一定要淋施淋透,以免深层土壤的线虫杀灭不了。”苏志强特别提醒,平时打药混配的农药品种不宜过多,不然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柑树叶片“慢性中毒”,加重脂点黄斑病的发生。
  农夫山泉“东方树叶青柑普洱”饮料,其中一款重要的风味原料就是新会柑皮。苏志强透露,2023年农夫山泉农业负责人到他果园现场考察后感叹:“比你有钱的新会柑基地企业多,但这么‘死磕’土地的,你是独一家。”同时,农夫山泉对其果园的鲜果进行检测,多项指标均达优异等级。
  苏志强笑着说:“我一直想证明,农业能兼顾情怀与‘钱景’。我希望让年轻人认识到,务农不是退路,而是值得奋斗的事业。”在他的影响下,原本大学攻读金融专业的女儿,也投身到新会柑产业中,与他并肩作战。
□黄丽豪 任亚航

下一篇:韶关紫云英 亩产创纪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