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惠阳、电白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3月27日版次:03
  3月24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畅通村组运行机制 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和《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爱心“四点半”传递大温暖》入选。
重构村与组权责关系
让村民小组长“有奔头”

  惠州市惠阳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是“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的枢纽中心。全区行政村集体土地面积1.82万公顷,村民小组集体土地面积4.8万公顷,是行政村的2.64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1.42亿元,组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5.11亿元,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3.6倍。
  惠阳区创新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从组织体系、权责关系、管理模式入手,加强党组织领导下村组运行规范化建设,探索村组高质量运行机制,激发基层工作活力。
  惠阳区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优化布局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延伸和拓展行政村党组织对村民小组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目前,全区设立213个片区党支部,构建“村党组织—片区党支部—自治单元—党员户”的组织链条,推动1116名党员干部参与经济组织的实际管理。设立村监察站,实行农村各类组织向行政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通过优化设计决策规则,实行前置审议,确保重要事项均经行政村党组织研究把关后才实施。创新推广村级集体经济公积公益金,划定村与组资金使用规范,以“三资”清理为抓手,划定村与组“三资”流转规范。一系列规矩制度的建立,重构村与组权责关系,进一步凸显行政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此外,当地创新提级区镇管理和正向激励,通过先储后选,严把人选入口关;打通村民小组长“镇―村―组”全域流通渠道,实行链条管理,推动镇村组人选交流;通过多措并举提高小组长的各方面待遇,确保小组长队伍的稳定性、实现了村民小组长由“无活力”向“有奔头”转变。
“四点半课堂”
让乡村生活更有温度

  茂名市电白区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农村常住人口95万多人,占比60%,是全国首批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电白区有关部门在进村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内留守儿童较多,老人务农一般要到傍晚才回家,大部分孩子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无人看护,成为困扰众多农户家庭的烦心事。
  当时的马踏镇黄羌村、林头镇槟榔村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开展多轮协商汇集民意,探索创办了“四点半课堂”,把无人看护、脱管的孩子集中起来,组织志愿者开展课后作业辅导、文体娱乐活动,解决了长年让村民纠心的“四点半”难题。2021年8月,电白区印发工作方案,在全区推广“四点半课堂”。
  各村(社区)积极盘活各类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化赋能建筑、村文化活动室,组建特色志愿者队伍,面向留守儿童、困难群众提供特色课程、心理疏导援助、便民咨询讲座等活动。秉承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缩短城乡服务差距的开办理念,不断拓展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让小课堂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儿童乐园。
  截至目前,茂名市电白区在336个村(社区)开办了“四点半课堂”,累计发动登记志愿者4680名,每天各村平均服务人数超过25人。“四点半课堂”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搭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汇聚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合力,使乡村治理更有“深度”,让乡村生活更有“温度”。 □广东农业农村

上一篇:湛江红树林“点绿成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