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金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汕头海湾农商银行助“门外汉”成为省级乡土专家
休闲农场每年待客超10万人次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3月29日
版次:
06
工作人员与林雁光(右)沟通,精准对接农场发展融资需求。
春和景明,碧波荡漾。站在濠江区棉花水库堤岸远眺,望着忙碌采摘的游客与青翠田畴相映成趣,林雁光的记忆闸门悄然打开。九年前,正是脚下这片土地,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
2016年,出于对农业的热爱,原本从事服装批发的林雁光做出一个重要抉择——在礐石街道棉花社区流转了80余亩地,开启了他与土地打交道的日子。而现在,他本人从农业“小白”摇身一变为省级农村乡土专家,他创办的乐桦休闲农庄也成为了广东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平均每年接纳游客超10万人次,有效带动礐石街道棉花社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这场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也是金融活水润泽农村的生动实践。
保险担保为企业增信
“隔行如隔山,我当时完全就是抱着一腔热忱,进来才发现自己对农业不是很懂。”回忆创业初期,这位潮汕汉子坦言曾屡屡碰壁。
“街道和社区居委给我的帮助是相当大的。”林雁光感慨。在街道与社区的帮助下,他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通过政策支持,他参加了不少现代农业的培训课程,从“农业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了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还顺利在2022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上结业。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汕头海湾农商银行作为礐石街道“百千万工程”协办单位,积极支持礐石街道辖内休闲农旅产业。在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实施“千企万户大走访”过程中,该行加大对生态农业走访调研,精准对接乐桦休闲农场发展融资需求,发挥“政银保+特色产品”政策优势,一方面采用“政府+银行+保险”的服务模式解决三农、小微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问题,通过保险担保为企业提供增信并提供财政补贴。
此外该行运用特色产品利率优惠政策,让三农、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获得减费让利,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像我们这种经营农场的,投资成本高,也缺乏足够的抵押物,换做以前,我们要获得融资是很难的。”林雁光感慨道。而现在,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政策的推动下,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田间地头,为林雁光这样的新型农业主体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涉农小微贷款超八成
金融赋能催生农场经营模式迭代升级。起初,林雁光在荒芜之地上开垦,种植水稻、番薯和草莓等作物,遵循着传统农业的运作方式。历经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林雁光依托累积的种植经验,加上街道社区指导与银行金融扶持,着手改革经营策略,办起了集休闲观光、兴农、种植帮扶于一体的家庭农场,精心规划并建设“兴农种植体验区”和“绿色生态食品采摘区”等特色项目,吸引市区及周边用户现场体验采摘果蔬乐趣、品尝农家美食。林雁光自豪地介绍说:“我们还设立了针对中小学生的农旅研学特色板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掌握果蔬种植知识。”
让金融“活水”真正润泽农村的另一个关键,是开发出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记者了解到,汕头海湾农商银行结合自身“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和服务优势,针对县镇村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的特点、难点和堵点,在信贷计划、业务审批、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截至目前,汕头海湾农商银行推出了海湾抵押快贷、新信用村贷等特色产品,全行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占各项贷款比重超80%。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大力实施“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研发更多支农支小信贷产品,进一步发挥本地银行响应速度快、审批效率高等优势,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 □谢嘉龙
上一篇:
下一篇:
胶合板龙头企业获授信200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胶合板龙头企业获授信2000万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