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全省农业农村改革9个案例公布

重点围绕“地、钱、人”三个关键要素抓好农村改革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08日版次:04

  云浮市新兴县创新建立镇村“土地融发展中心”平台,实行公司化运作。

  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伊晴

  近日,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65个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发布。在农业农村领域,9个案例入选,分别来自广州天河区、珠海市、佛山市、河源和平县、茂名信宜市、茂名高州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新兴县。
  各地重点围绕“地、钱、人”三个关键要素抓好农村改革,从农民住房需求保障、“三资”管理、撂荒地整治、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做活“地”的文章
  土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破除土地要素制约、保障土地供应,是促进产业发展、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举措。
  珠海市在全省率先编制耕地聚集区专项规划,首期划定金湾区平沙镇“万亩方”为首个耕地集中整治区,统筹安排耕地恢复工作时序,加快推进耕地连片布局、农业空间聚集,打造“耕地指标池”生产区。截至2024年,平沙镇耕地集中整治工作已初见成效,累计完成约7200亩新增耕地恢复,并与周边现状耕地及1600余亩的垦造水田实现集中连片,整体规模已达万亩。此外,珠海创造性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通过“耕地指标池”将东部地区的“大占补”腾挪至西部地区落实,建立差异化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既为全市守住足量稳定利用优质耕地,也更好地优化了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空间布局。
  茂名高州市以镇江镇“万亩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探索“F(投融资)+EPC(总承包)+O(运营)”模式,以“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有效破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难题。总投资约6.4亿、范围约2.13万亩的镇江镇“万亩方”项目加快建设,已成功打造超过1.3万亩的集中连片耕地“万亩方”,腾挪建设用地154亩,消除3亩以下的耕地碎片图斑200多个,“小村并大村”村庄集中3处,预期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420万元。
  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盘活撂荒地,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事关粮食安全和社会发展。
  河源和平县创新“村集体集中流转—国企统一收储—农企承包耕种”模式,完成土地流转9224亩,将近万亩分散“小田”整合成260块连片“大田”。以订单农业赋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围绕打造“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针对性编制种植指引,发挥直供配送、冷链物流等“供销一张网”优势,依托县供销社现代农服平台,对接农业生产及市场需求,推行订单种植、订单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引导农户及各农业经营主体因地施策开展复耕复种,带动发展和平特色优势农产业。2024年,全县水稻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约1.7%;撂荒耕地完成复耕复种7418亩。
  云浮新兴县创新建立镇村“土地融发展中心”平台,实行公司化运作,制定政策、指导运作、开展市场化运作,对撂荒弃耕等土地资源进行收储、托管、代耕,对外开展稻米定制和销售。“土地融发展中心”收益的50%作为村集体收入,30%作为村干部工作补贴,20%作为日常运营经费,既可成为稳定村集体经济来源,又能为村民提供更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已培育出新一批农业经营主体,新增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500余亩。
  住房是农民当前主要的宅基地利用需求。为解决“无地、少地”村庄农民住房难问题,揭阳市不断探索农民集中式住房建设。引导各试点村优先选择“拆旧建新”,鼓励使用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提高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率。在破解资金瓶颈方面,鼓励试点村采取“村集体自筹+村民自筹+银行信贷”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积极探索金融筹资模式,在全省率先向试点村推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农民购建房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目前17个试点村中已经有5个拟采取贷款解决启动资金问题,有意向贷款农户超400户。
激活“钱”的要素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重要举措。
  广州天河区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为契机,打造“村企共生”商业生态,创新推行协议续租交易方式,根据市场形势出台集体物业租金调整政策和工作指引,通过减免租金等方式减轻商户经营压力,形成“集体有分红、商户能存续”的良性发展利益共同体。鼓励村间“抱团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村改制公司利用村集体物业开展村间合作,多渠道增加成员财产性收入,并通过资金整合、资源共享等方式,带动其他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参与“飞地”抱团项目。截至2024年底,天河区村集体资产总额达476.8亿元,年度经济收入亿元村达21个,其中4亿元以上村7个,股东年人均分配3.99万元,年租金亿元楼4栋。
  农村集体“三资”作为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关乎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如何守住、管好农村集体“三资”?
  佛山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清产核资“见底”和集体资产可视化管理,建成全市统一、分区应用、一网通办的农村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实现资产登记、交易、合同管理、财务核算、收益分配、成员管理等全链条闭环管理,有效维护了集体和成员合法权益。改革以来,交易总额突破400亿元,交易项目在新定底价
  上溢价超32亿元,集体增收、发展增效的共赢格局日渐凸显。
  金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和支撑要素。潮州市深化农商银行改革,打造潮州“家己人”银行,契合陶瓷、现代农业、文旅等产业业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项目,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农村和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例如,针对潮州凤凰单丛茶产业推出“凤凰单丛贷”,针对陶瓷产业推出“陶易贷”等,主动发掘村民授信需求,逐渐改变了村社业务存贷发展不平衡、重存轻贷的局面。升级“整村金融”服务,推进与凤塘镇等7个信用优质镇村合力创建“信用品牌”,提供专属特色产品、专项信贷资金、专定利率优惠、专业整镇服务等“四专”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底,“整村授信”已覆盖全市100%行政村,贷款余额超31.63亿元,总贷款户数超1.7万户。
做强“人”的支撑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引得来人、留得住人。
  茂名信宜市充分发挥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校地合作模式,依托“双百行动”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两年多时间建成9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11400个。
  改革发展既要向内“聚力”,也要向外“借力”。信宜市建立公开透明的建筑企业帮扶资源投入量化积分制度和激励政策,激发建筑业央企助力积极性,高效率抓好交通、公共服务、市政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新落地项目21个。
  据统计,信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启动时的42.16%提升到46%,2023年以来县城新增常住人口4万人,其中2024年以来增加2.5万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