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乡村创业人陈汉龙打造阳江特色肉鸽养殖产业

全自动化养殖 月销乳鸽4万羽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08日版次:10
■ 达人档案
  姓名:陈汉龙
地点:阳江市东平镇海蓢村委会高洋村
养殖品种:肉鸽
养殖规模:存栏种鸽约3万对,乳鸽约12万羽
养殖技巧:智能化标准养殖,科学调配饲料喂养,实现月销乳鸽4万羽。
  今年49岁的陈汉龙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仔”,在阳江阳东区东平、新洲等地从事养殖业30多年,在老家东平镇海蓢村委会高洋村,“昊龙鸽厂”成为他闯荡养殖圈的重要转折,也是这位创业者联农带农的鲜活载体。
阳江首家持证养殖种鸽
  在阳江养殖业里,鸽子堪称“小众”品种。2009年8月,陈汉龙牵头成立阳江市阳东区昊龙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致力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生态农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多方受益”策略,打造阳江最大乡村肉鸽产业园。
  “全市大大小小的乳鸽养殖场有16家,我们在阳江第一家拿到种鸽、肉鸽、乳鸽养殖生产许可证,也是广东第三家持证养殖种鸽的。”陈汉龙说。
  近日,笔者走进昊龙鸽厂,数栋蓝绿色房顶的现代化标准养殖车间映入眼帘,穿过工人用配料机搅拌作业的饲料调配间后,只见一大片长势良好的白色肉鸽,成双成对地养在立体式分层笼里。有的在用自身体温孵化鸽子蛋,有的在缓慢移动的自动喂料与粪便清洁一体化机器上进食。经过定制化设备自动清理出来的鸽子粪便,变废为宝,转化为高效的有机肥料,提高鸽厂旁种植的圣女果的产量。
  陈汉龙拿起几只小鸽子介绍:“鸽子饲料是用玉米、高粱、小麦、进口豌豆按比例调配原粮制作的,一般乳鸽养够25天就能卖了,种鸽出栏时间就要看客户具体需求,养到90天到半年卖的都有。”多年养鸽经验,让他对鸽子的生长特性熟稔于心。
  初期试水成功后,2020年他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一个占地30多亩的规模化养鸽厂,配备9台全自动鸽蛋孵化机,目前存栏种鸽约有3万对,乳鸽约12万羽。“每个月能销售4万羽乳鸽,暂时还没卖到外地,仅是阳江市的餐饮市场消费都供不应求。”陈汉龙自信地说。
适时添加营养物质
  陈汉龙养殖的种鸽鸽苗是由北京引进的曾祖代鸽种杂交而来,主要在省内销售,最远销至内蒙古。受益于稳定的市场渠道和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提供科学养殖技术指导,加上近年来广大群众的营养价值观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去年昊龙鸽厂年产值增至800万元。
  陈汉龙介绍,养鸽最重要的一大环节就是喂料,平均每只鸽子一个月的饲料成本9元钱,算上鸽苗、搭建养殖棚等成本,养殖户养一对种鸽成本约500元,创业成本相对较大。他经常提醒养殖户,除了注射疫苗防止毛滴虫病害,随着天气变化,鸽子对蛋白成分的需求量也会产生变化,需要适时在饲料配方里增加蚝壳碎等营养物质,增强鸽子体能。
  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陈汉龙经过一年多的物色,在新洲镇新洲村委会新村仔租下一块约200亩的土地,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一个农光互补现代养殖产业园,规划养殖20万对种鸽。目前该产业园已立项,计划5月开工,年底投产。
  更让人期待的是,昊龙养殖合作社已与广东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筛选全球肉鸽基因,进而杂交培育出优质种鸽基因,同时借助科研院校力量自主研发鸽疫苗,填补行业目前多采用鸡疫苗防治病虫害的技术空白。陈汉龙说:“希望有一天能打造出有阳江特色的种鸽品牌。”   □许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