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重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暨南大学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曹晖:
“广东三宝”是道地南药之代表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24日
版次:
03
暨南大学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曹晖。
“过去我们讲川药系列、云药系列、北药系列、官药系列,现在‘广东三宝’恰恰就是南药系列之代表。”4月21日,暨南大学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曹晖接受南方农村报专访时表示,“基于岭南地理以及人文技艺,广东三宝是岭南儿女献给世界的瑰宝。”
粤开道地药材保护先河
“2016年广东立法保护道地药材时,老百姓用选票说话。”曹晖拿出书柜里的《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文本。通过立法保护,广东走在了全国道地药材保护的前列,为其他省份树立了榜样。
作为中国首部地方性药材保护法规,首批“粤八味”遴选中,新会陈皮与化橘红高居榜首,阳春砂仁位列第六,印证了“广东三宝”的民心根基。
近日,南方农村报以60余年深耕“三农”的深厚积淀,推出自主品牌“广东三宝”,依托“真产地、真年份、真品质”的“三真”准则,品牌溯源新会、化州、阳春三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区,聚合中西医科研认证与标准化生产体系,严选道地原料:理气之王——新会陈皮、化痰圣品——化橘红、和胃臻品——春砂仁,重塑岭南食药文化的现代价值。
“现在老龄化社会寿命的延长,人们对大健康的需求就尤其旺。广东三宝的推出恰逢其时。”曹晖提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改变,现代人体质日趋复杂,而“广东三宝”等道地药材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炮制工艺,能够精准适配岭南地区的湿热体质,成为调节身体平衡、预防疾病的自然瑰宝。
传统技艺适配岭南体质
谈及新会陈皮、化橘红、阳春砂仁能够发挥如此功效的奥秘,曹晖指出,“三宝”之所以有别于其余地区生产的功效,关键在于其道地性与特殊的炮制工艺。
“新会陈皮、春砂仁的炮制技艺都是国家级非遗,化橘红这几年也一直在推动申报非遗。岭南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独特的炮制方法,不仅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还进一步提升了其药用价值,使‘广东三宝’成为调节岭南人体质的良药。”曹晖说,炮制过程中,岭南人特别注重药材的“燥”性,通过蒸制等工艺去除多余燥性,使之更适合岭南湿热体质,这体现了岭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智慧和对人体健康的深刻洞察。
曹晖以春砂仁举例。“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多地方产砂仁,唯独我们阳春砂仁有它特殊的加工产地、加工技术,所以阳春砂仁非常饱满带刺。香味也是最浓郁的,这也是我们岭南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品种。”
此外,外界流传新会陈皮“三年成药,百年成宝”的传说中,也透露因广陈皮特殊的陈化工艺,在科研中具象为其有效成分随年份增长而变化的科学规律,印证了“陈久者良”的科学性。
药食同源撬动千亿蓝海
“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中医是千年来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基础。广东三宝被列为药食同源目录,在大健康领域前景广阔。”曹晖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药食同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曹晖进一步分析,当前大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广东三宝”将道地药材融入大健康产品中,不仅能够丰富产品线,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多元化需求。这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还能够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新会陈皮已经是有好几百亿产值的大产业,随着化橘红被列为药食同源目录,它的市场潜力也被逐步挖掘。”曹晖认为,“广东三宝”等道地药材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深入挖掘其药用价值和文化内涵,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和开发,必将为人们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唐瑞谦
上一篇:
下一篇:
农行广东分行:助力打造新“食”尚 “贷”动产业新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农行广东分行:助力打造新“食”尚 “贷”动产业新未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