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降低单一市场依赖 提高产业链韧性
复盘国联水产打赢对美“反倾销税”官司经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29日
版次:
09
中国罗非鱼对RCEP成员国平均出口单价长期高于美国。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俊杰 黄旭君李思敏
连日来,美国“对等关税”备受市场关注。作为中国水产品重要出口市场之一,美国市场占据中国水产出口重要份额。面对着美国轮番加征的畸高关税,无疑会动摇国内水产品的出口市场信心。站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之际,国内水产品全产业链端将面临哪些挑战,历史案例能否给到哪些启示?
挑战:产业链端的生死博弈
“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当前收购价已跌破成本线。”关税影响到上游养殖户,湛江罗非鱼养殖大户表示,每卖出一吨鱼就要亏损近2000元。在关税政策生效前夕,广东、海南等罗非鱼主要产区的加工企业已紧急采取应对措施。广东某大型加工厂于4月8日连夜下发调价通知,规定500克以上规格罗非鱼收购价不得超过8.6元/公斤,300-500克规格最高限价6.6元/公斤,较前周下调0.7元。海南地区部分规格周环比更是跌幅达1.0元/公斤。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6.8万吨鱼粉和5239公斤南美白虾种虾,分别承担了36%和34%的新增关税(此前税率仅为2%和0%)。全球海产品关税新政,更使中国对美出口的罗非鱼、梭子蟹等综合税率飙升至79%。这意味着,一条成本8元/斤的罗非鱼,出口到美国的终端售价需提高至14元/斤以上才能保本,而越南同类产品仅需10元/斤,中国水产品在美市场竞争力被彻底瓦解。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专家指出,这种“关税传导效应”正在形成恶性循环:美国消费者面临涨价压力,中国养殖户承受压价痛苦,而中间加工企业同样陷入两难境地。
经验:输美对虾“零税率”
应对关税问题,我国水产业打赢过漂亮的国际官司。
时间拨回到2003年,国联水产的销售额已超3000万美元,但95%依赖外销。但好景不长,2004年2月1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对原产于中国等6个国家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国联水产作为被强制调查对象,如果不应诉或应诉失败,将被征收超过50%的反倾销税。最终,在国家及各方帮助下,经过近一年苦战,国联水产成功赢得官司,成为这起官司中全球输美对虾企业中仅有的两家“零税率”企业之一,而亚洲仅此一家。
国联水产为何能胜?
其一,核心在于未雨绸缪的战略意识。早在2002年,美国酝酿反倾销调查时,国联便成立专项团队研究案例、聘请国际律师,并联合湛江12家虾企组建应诉联盟,形成行业合力,投入超千万元诉讼费用,为胜诉奠定基础。
其二,企业运作与国际惯例接轨,力求达到管理的规范与国际化,建立完善的财会体系,数据翔实准确,做到有据可查,只有遵守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才能从容进入下一轮角逐。
其三,不管是面对反倾销还是“关税战”,不积极应对就意味着丢失市场。湛江国联水产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进行了长时间准备,甚至搬出了“联合国”律师团这一关键性的棋子。
国联的胜诉不仅依赖法律应对,更源于产业链韧性。在2004年胜诉后,其便加速开拓欧盟、中东等多元市场,降低对美依赖。
机遇:布局新兴国际市场
随着RCEP、一带一路等政策带动,布局新兴国际市场是一大出路。记者翻查海关数据,目前日本是最大出口市场,2024年以32.8亿美元位居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首位,占中国总出口额的16.8%;美国市场紧随其后,贸易额为21.4亿美元,占比11%。此外,韩国及东南亚市场表现突出,整体合计占比超过20%;新兴市场方面,墨西哥作为拉美代表,科特迪瓦作为非洲代表,也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出口增长。
据中国渔业协会统计显示,自2018年起,中国罗非鱼对RCEP成员国平均出口单价一直高于美国(中国罗非鱼第一大出口国),表明中国罗非鱼在RCEP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较强。在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和美国对罗非鱼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增加对RCEP成员国的罗非鱼出口有助于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降低产品出口风险。
面对此轮危机,我们既要留意“危”更要看到“机”,如“倒逼升级”。在关税战影响下,豆粕价格提高,国内不少企业研发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替代豆粕,也持续催生相关蛋白研发技术,既减少对进口豆粕的依赖,又降低饲料成本。诚一水产突破低蛋白日粮技术,建立相关原料可消化数据库;牧原股份建立了饲料原料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等营养参数数据库。此外,豆粕植物蛋白替代等技术相继投入应用,不断推动饲料营养配方改善,降低对豆粕单一原料的依赖。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绿色健康养殖 为食用蛙类价值正名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绿色健康养殖 为食用蛙类价值正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