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香蕉吡虫啉残留

为何易超标?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13日版次:07
  在香蕉的抽检项目中,常常出现吡虫啉项目不合格,为何?
  吡虫啉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粮食作物以及果蔬中蚜虫等虫害,其原理是破坏农业害虫的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麻痹害虫神经从而使害虫死亡。吡虫啉的使用会对粮食作物及果蔬造成不同程度的药物残留。吡虫啉虽然毒性较低,但误吸或误食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现象。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的规定,吡虫啉在香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2023年部分省市抽检不合格数据显示:果蔬中吡虫啉不合格共162批次,其中香蕉中吡虫啉135批次,占比突出,超八成。香蕉中农药残留项目共309批次,其中吡虫啉不合格135批次,占比最高,超四成。
◎不合格原因分析
  环境污染后转移到香蕉中。随着作物害虫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抗性增强,导致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使用量大大增加,且环境中的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残留降解较慢,进而环境中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残留量日渐增长,若此时种植香蕉,则吡虫啉会转移到香蕉果实中,导致超标。
  蕉农加大药剂浓度和增加施药次数。黄胸蓟马是香蕉上的重要害虫,主要以成虫在香蕉刚出蕾时,侵入蕾苞危害香蕉的幼果,造成嫩果表皮上形成木栓化、顶端褐黑色的突起斑点,由于黄胸蓟马个体较小,经常躲在香蕉花蕾内危害蕉果,致使药液较难接触到虫体,再加上黄胸蓟马世代周期短、繁殖力强等特点,致使蕉农在施药过程中不断加大药剂浓度和增加施药次数来提高防治效果。
  果实中的吡虫啉降解慢。吡虫啉在土壤中降解速率最快,其次是叶片,在果实中降解最慢;若高剂量施药时消解更慢。
◎应对措施建议
  (1)滴灌施药。采用滴灌施药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上的害虫。吡虫啉在施药浓度在有效成分剂量560-1120g/hm2时,对黄胸蓟马的防效为85.56%-92.70%。
  (2)套袋措施。在生产中应减少或避免药剂附着在香蕉果穗上,套袋措施可有效减少药剂的残留[6]。
  (3)提高稀释倍数,降低单次使用剂量。选择70%吡虫啉WG及5000倍以内的稀释倍数。
  (4)与其他农药组合使用。选择使用70%吡虫啉WG时,可稀释5000倍,在香蕉花期,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70%啶虫脒WG交替组合使用2次。
□香蕉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