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福彩探索“党建+公益”创新模式,助力孤残弃困儿童全面发展

东莞“福彩慈爱”艺术团成立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13日版次:13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5月10日,东莞“福彩慈爱”艺术团启动仪式上传出悠扬歌声,艺术团的孩子们首次亮相,以一曲《让世界充满爱》唱响东莞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温暖历程。
  启动仪式上,市社会福利中心党总支部分别与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党支部、可园中学党委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三家共建单位将积极探索“党建+公益”“党建+教育”创新模式,通过组建东莞“福彩慈爱”艺术团,为福利中心的孩子们搭建一座实现艺术梦想的阶梯,助力孤残弃困儿童全面发展。
构建三位一体支持体系
  近年来,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秉持儿童优先原则,聚焦孤残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坚持以“扶幼助困,优化提质”为目标,创新“莞爱1+N”党建扶幼助困新模式,为孤残儿童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全市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此次,市社会福利中心携手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可园中学,创新探索“党建+公益”“党建+教育”融合模式,构建起“艺术教育-心理疗愈-社会融入”三位一体的成长支持体系。三方联动成立东莞“福彩慈爱”艺术团,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为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孩子们搭建起实现艺术梦想的舞台。
  东莞市可园中学校长舒妙珠介绍,将创新构建“三维融合”机制:一是课程融合,通过创设“艺术疗愈工作坊”,让普特孩子共绘一幅画、同创一首诗,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双向成长;二是资源融合,通过开放学校创客空间、艺术工坊等设施,邀请福利中心师生参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情感融合,通过定期走访、主题联谊等活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87名孩子组成艺术团
  市社会福利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卢小焕介绍,近年来福利中心围绕孤残儿童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持续推进“普特施教”子品牌建设,坚持多元教育路径,加强普教与特教相融合,残健共融,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
  2023年,福利中心组建了一支由30名孤残弃困残障儿童组成的“慈幼之声”合唱团,在东莞市歌唱协会副会长、东莞市可园中学音乐科组老师王丽娟的专业带领下,合唱团的孩子们在音乐水平提升、团队协作增强、个人发展促进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凭借他们的精彩演绎,携手可园中学圆梦合唱团,登上了东莞市玉兰大剧院,参与演出未来之星“可中之声”等2场音乐会,将音乐疗愈具象化。
  今年,福利中心深化拓展“普特施教”党建品牌,扩大艺术教育治疗的影响力,全方面提升孤残弃困儿童的综合素质,由福利中心联合福彩中心,与可园中学通过党建共建,携手组建一支由87名普特孩子组成的东莞“福彩慈爱”艺术团,除原有合唱队外新增舞蹈队、乐器队,并配备专职教师团队,提供专业乐器、舞台道具、多媒体设备等全方位硬件支持,通过个性化课程设计,满足不同年龄、能力与艺术基础的孤残弃困儿童的多元需求。
  接下来,福利中心将持续优化品牌建设,推动党建与艺术教育同频共振,形成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品牌效应,助力东莞“福彩慈爱”艺术团成为孤残弃困儿童艺术成长与社会融合的重要载体,为孤残儿童传递温暖与希望。     □薛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