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英德红旗茶厂:世界高香红茶的百亿起点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22日版次:03

  红旗茶厂的建筑很有时代特色,部分车间如今被改造为茶叙空间。 黄坚文 摄

  5月21日,国际茶日,茶产业又成焦点。你知道吗,英德红旗茶厂、潮州凤凰单丛制作技艺均是省级工业遗产,其中英德红旗茶厂入选国家级工业遗产。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起步早,拥有一批曾在中国工业化体系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中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工业遗产项目。为挖掘保护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涉农工业遗产的历史内涵、人文价值,即日起,南方农村报推出“寻迹工遗:探寻工业遗产里的粤农现代化”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静 曹童童

  5月22日,文化产业顶流荟萃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盛大开幕,清远英德红旗茶厂遴选英红九号、金毛毫等茶叶产品及特色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参展。
  全国规模最大、建厂最早的大叶红茶厂,所产英德红茶为英国女王钦点王室用茶,二十世纪我国三大出口红茶品牌之“金帆”诞生地,制定全国红碎茶二套样实物收购标准……
  英德红茶发源地、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工业文化方向)、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中国红茶文化传承高地……
  英德红旗茶厂——在国家茶产业从传统农产业转型现代化产业进程中开辟道路的老茶厂,被视为英德红茶从无到有、创造产业奇迹、奋进百亿传奇故事的起点。当轰鸣近半个世纪的工厂卸下历史使命,轻装步入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阶段,红旗茶厂以崭新的产品形态继续讲述英德红茶奋进百亿的故事。
从无到有
红旗茶厂勇挑重担

  “除了满眼的黄土,就是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坡。”
  “周围也没有茶园。”
  “都是肩挑背扛。”
  “用泥巴掺了稻壳上模做成土砖砌宿舍。”
  ……
  1950年代初,国家从农业中拔擢一批优势产业纳入国家工业化建设体系,茶是其中之一。在国内顶尖茶产业团队带领下,清远英德市迎来第一批现代产业工人,修厂房,种茶园,建家园,造机器,做研发,盖仓库……1957年,红旗茶厂在这个粤北小镇正式投产。
  “红旗茶厂的第一斤茶就从这里出来的。”车间连廊里一幅幅老照片勾勒出红旗茶厂发展脉络,老红旗人周新国指着其中一副名为“坑口咀茶厂”的照片回首往事,“红旗茶厂有过很多名字,鼎盛时期有上万职工,茶园十多万亩,采收季茶青车在大门口排着队,三班倒,萎凋槽最多时候有140多条!”周新国忆及当年辉煌神采飞扬。
  “该厂很完整地保留下来,每栋建筑都非常特别,见证了时代风格的变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刘晖表示,透过建筑,能了解茶厂的一些关键创造。
  从工业生产角度,茶厂整体布局与茶叶工业流程设计十分吻合,充满巧思与细节。如揉捻车间为响应节约三材(钢材、木材、水泥)且获得大跨度的生产空间,创造性地用砖砌拱顶;在秀才山与水库一侧植相思树,在秀才山与工厂大门间种香樟树,帮助稳定小环境气流;蒸凋车间屋脊设计了通风性能好的屋顶,地砖下铺设碳化合物削弱潮湿影响。
  从建筑艺术角度,揉捻车间、发酵车间、烘干车间、碎茶车间、萎凋车间、精制车间、包装车间、仓库、工人饭堂、宿舍区……所有建筑都开创性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群落与苏联工业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方式,巨大内部空间配合八字形瓦房拱顶。
  当年的红旗人秉持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信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自主研发制造了一批推动生产变革的新机器新设备。“很多在当时都是世界领先的!”周新国忆及此特别自豪。
  “像这台,是我们红旗茶厂发明制造的全世界最早的揉捻机。它每次可以容下萎凋后的茶青400斤至450斤,茶揉好了经过震动槽把茶解块打散。”从南洋归国后就进厂上班的冯进群讲解道,“成品好不好,这台机器起关键作用。”
  红旗茶厂短时间内不仅带领中国红茶产业如期实现工业化生产,推动英德茶产业完成“首次工业革命”,还以每年4万-5万担出口量,累计为国创汇近5000万美元。
塑造产业
英德红茶走向现代化

  红旗茶厂的诞生塑造了全新的业态,一批跟种村镇被纳入红旗茶厂产业链条,一批传统茶产业从业者成长为现代茶产业工人,一批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逐渐普及。
  英德市茶叶种植面积一度扩张到十余万亩,茶叶机械设备生产厂、茶叶研究所、茶叶学校、茶叶局、茶叶贸易、茶叶品牌等陆续创建,以红旗茶厂为生产核心的英德红茶产业链形成。
  与此同时,英德的建制随之一再调整:1960年代,组建全国首个县级茶叶专业职能部门英德市(县)茶叶局;1999年,改称清远市英红华侨管理区;2003年,设立英德市英红镇。
  即便后来停产,红旗茶厂大批职工也成为传承红旗制茶技艺的技术力量,为如今英德红茶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奋进百亿产业提供必要的人才基础。
  “我们上茗轩也有员工是从红旗茶厂出来的,主要负责制茶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工作。”英德市上茗轩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罗伟珍说,“传承好才能发展好。”
  追本溯源,“上茗轩就是在红星茶厂基础上组建的。”周新国介绍,“红星茶厂是红旗茶厂原本人马牵头组建的几家分厂之一。”
  正如刘晖所说:“工业遗产作为实体见证承载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完整脉络;作为文明传承,见证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塑造,并带来社会组织的变革。”红旗茶厂对英德茶产业、英德红茶品牌、英红镇的塑造是全面而深远的。
命运转折
英红故事的见证者

  高速发展四十余年后,随着改革开放与国企改制,国家取消茶叶统购包销政策,红旗茶厂逐步陷入低谷期。周新国回忆:“到最后茶叶堆在仓库里,茶青源源不断送来,最痛心的莫过于看到茶农砍茶树,一度缩减到三四万亩。”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百千万工程”为英德红茶高质量发展开辟机遇期。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英红镇被纳入广清结合片区,红旗茶厂成为该片区立足生态人文优势面向大湾区发展农文旅产业的宝贵资源。
  2020年,广德产业园旗下开发建设平台——广州科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科德”)收购红旗茶厂资产,累计投入4700万元对红旗茶厂实施保护性开发,打造英红科创小镇及茶叶种植加工“1+N+家庭农场”产业联合体,直接带动英德市英红镇、望埠镇1662户茶农从事英德红茶产业相关工作。
  “红旗茶厂是英德红茶的发源地,是英德红茶产业非常难得的品牌支撑点。尤其2010年以后,红旗茶厂在整个英德红茶产业发展中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希望发挥历史传承、文化积淀优势,建设英德红茶公用品牌,促进产业发展。”科德负责人苏剑良介绍,“围绕‘世界眼光,中国最好红茶文化交流中心’16字定位,以红旗茶厂为中心打造集康养、茶文化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茶文化展示平台。”
  2021年,红旗茶厂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
崭新未来
打造世界红茶技艺中心

  如今的红旗茶厂内,曾经的茶厂浓缩为示范性生产车间,萎凋车间开办茶文化研学点,变身销售自有品牌的茶叙空间,工会舞厅修整为承接会务的红旗厅,厂办办公楼成了院士楼……
  “我们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从文化特色出发,通过结构维修翻新,开发嵌入红茶相关历史人文场景,解决流量导入的问题。第二步开发各类茶饮空间,在流量支撑的情况下,通过一些创新业态,实现从原叶茶到茶周边产品的开发。”苏剑良表示,这也符合《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创新活化利用方式,传承弘扬优秀工业文化,促进企业转型和城市更新协同发展的要求。
  “工业遗产本身是物质的,但是它背后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的情感很值得挖掘。”刘晖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建设不仅创造物质财富,更孕育了集体记忆,许多城市居民在工厂家属区成长。这种‘厂区乡愁’与农耕文明的‘乡村乡愁’同样构成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维度。”
  “这里是我家。看着它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快速发展,从巅峰到落寞,如今迎来新生,我真是高兴!”周新国从茶厂子弟到毕业返厂,从机械师成长为厂长,现在返聘负责示范车间管理。“厂里换了几波人,我一直在这里工作。”冯讲群说自己是“离不开也不想离开”。“希望为家乡的红茶发展尽绵力。”回厂工作的红旗子弟——红旗茶厂红旗书局茶艺师吴强俊开心地说。
  如今,这座创建于1950年代的老茶厂透着蓬勃生机,2024年接待游客28.8万人次。科德副总经理彭友兰介绍:“现在游客多了,用好流量转化就是我们要去攻克的新课题,我们也希望借助红旗茶厂的技术传承,打造世界的红茶技艺中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