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7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多元主体放养模式兴起,中国猪业格局或再次重构
农牧业下一个引领者在山东?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22日
版次:
07
超千位行业精英齐聚论坛。
从温氏上市到牧原一骑绝尘,猪业十年群星闪耀,但离不开牧原和温氏两大龙头、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两种模式。中国猪业呈两极格局。
2025年,中国猪业迎来一场鼓舞人心的变革,一超多强的局面凸显。5月18日,一场探讨猪业放养模式的千人大会在青岛引发关注。历经后非瘟时代的行业洗牌,越过行情、疫病、环保三座大山,以山东为代表的专业化育肥、多元主体放养模式兴起。这不仅体现“南繁北育”的趋势,而且展示了平台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新舞台,生机勃发。
猪业十年呈两极格局
近期,国内养猪巨头陆续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牧原股份一季度营收360.61亿元,同比增长37.26%;净利润44.91亿元,同比增长288.79%,成功扭亏。温氏股份一季度营收243.18亿元,同比增长11.34%;净利润20.01亿元,同比增长261.92%,同样成功逆袭。
纵观养猪业,牧原与温氏的“猪王之争”向来引人关注。
自1983年创业以来,温氏集团从“七户八股”起家,以“公司+农户”模式为抓手,从广东走向全国,于2015年上市。温氏曾经蝉联全国生猪出栏第一的宝座多年,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农牧巨头之一。
在中国北方,秦英林从22头猪开始,逐步开拓牧原的疆土。2020年,牧原出栏量首次超越温氏,一举成为猪业老大,并将优势延续至今。
关于牧原和温氏谁主猪业浮沉的议论,本质上是对两种不同养殖模式的讨论:牧原坚持自繁自养的一体化生产模式,持续扩大规模,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温氏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快速拓展养殖规模,同时凭借养猪、养鸡双业务分散风险,但也面临市场波动挑战。
对于两种模式,都各有支持与质疑的声音,但受龙头企业的带动,各地都在争相效仿。中国猪业呈现两极格局,拥有牧原和温氏为代表的两股势力。
在后非瘟时代,牧原依靠重资产、高度工业化的模式成为超级猪周期的胜利者。
正因如此,过去多年,不论小养殖场还是集团公司规模场,诸多养殖企业学习牧原模式,采用“母猪-仔猪-育肥猪出栏”的全链条式养殖模式,直到周期下行时行情雪崩。行情大幅波动、防疫压力骤增,不少养猪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行业也在呼唤一种新模式,企盼开拓新道路。
猪业“第三世界”崛起
在科技行业,小米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其“竹林生态链”。小米作为一个平台和超级品牌,通过投资与合作模式,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圈。
如今,在专业化育肥背景下,山东猪业涌现了嘉大、禾邦、硕禾等众多放养公司。这些企业如同养猪业的小米,打造了一种区别于传统集团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的平台合作模式,从全国各地引进优质猪苗、与农户合作进行育肥,以成本为核心、共创为理念,通过整合及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立身。
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思当介绍,在放养如火如荼的齐鲁大地,放养企业不仅有传统的集团公司和大量的饲料厂,还有以放养为主业、专门成立的专业化大型放养公司,以及小型合伙公司。
可以说,以山东的头部猪企为代表,养猪业的第三世界正在崛起,一超多强局面凸显。
放眼中国猪业,牧原依靠自繁自养模式,成为年出栏遥遥领先的超级养殖巨头,引领了一个时代;而以温氏为代表、靠传统代养模式发家的集团企业繁星闪耀,包括德康、新希望、双胞胎、力源、海大等,具有对全国市场的影响力。除此以外,新兴的养猪平台企业、放养企业或成为中国猪业第三股势力。
不禁遐想,在农牧业的赛场,下一阶段的引领者或许来自山东?
当前,山东养猪业发展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农牧业转型的多重可能。未来十年,中国农牧业格局或再次重构。以平台合作为核心的山东放养公司,正是这场变革中最生动的浪潮。
□刘鑫 黄子民
上一篇:
下一篇:
傲农生物正式
上一篇:
下一篇:
傲农生物正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