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高绿农业“轻资产+技术保障”模式助农增收
盐碱地上养虾 棚产最高超3000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22日
版次:
10
“平均棚产2600斤,最高棚产突破3000斤。”近日,北海高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高绿农业”)负责人刘树龙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其位于广西北海合浦县闸口镇的小棚虾园区,300多个小棚已于蛇年春节前完成销售,目前新一批虾苗已投放完毕,预计今年5月底将迎来集中出虾期。
作为当地小棚虾养殖标杆企业,该园区承载着技术试验与模式探索重任,带动闸口镇群珠村完成小棚养殖模式升级。记者走访发现,尽管上一造虾受行情波动影响盈利承压,但园区通过优化管理流程、调整投苗策略,正为新一轮养殖周期蓄力,助力村民开拓致富路径。
低价冲击盈利分化
据刘树龙介绍,10余年前其承包群珠村盐碱地时,对虾年亩产仅700公斤左右,成功率不足40%。2021年园区推行土地流转模式后,吸引浙江台州养殖户和福建老板入驻,带动本地传统养殖户与脱贫户参与。群珠村村民叶先生通过小棚养虾实现年收入10万元左右,并新建了住房。
“园区上一造虾的整体产量稳步提升,平均单棚产量达2600斤,部分高密度投苗的小棚的棚产达3000斤以上,创历史新高。”刘树龙表示,然而受市场供需失衡影响,对虾价格持续走低。蛇年春节前规格25头/斤的虾价仅14-18元/斤,春节后规格17-18头/斤的虾价回升至24元/斤左右。尽管成本控制在15-17元/斤(含饲料、塘租等),但多数养殖户保本或微利,一小部分养殖户陷入亏损。
“年前卖虾的养殖户基本是贴着成本线,年后高价期虽有盈利,但占比不足一半。”刘树龙坦言,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了小棚虾产业的健康发展。他分析,近年广西小棚虾养殖规模快速扩张,叠加进口虾涌入和北方南美白对虾集中上市的冲击,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难以提振。
错峰养殖多链联动
目前园区养殖小棚700多张,新一造虾投苗基本结束,投放虾苗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刘树龙透露,为应对行情波动,园区采取了错峰养殖模式,通过分批投苗将养殖周期延长至8-9月高温期出虾,避开集中上市压力。依托温控优势,当地的小棚虾可以实现一年三造虾,这是传统养殖难以比拟的。
针对盈利分化问题,园区调整租赁模式:小棚租金降至8000元/张/年并支持分期支付,吸引资金有限散户参与。但刘树龙提醒,轻资产模式需配套技术保障,避免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失败风险。
面对行业困局,刘树龙对小棚虾产业前景保持谨慎乐观。他提出三大破局方向:一是技术降本,通过推广精准投喂、菌藻调控等精细化养殖技术,将饲料比降至1.3以下,同时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成本;二是品种优化,试验生长速度更快的白对虾品种及高附加值品种(如斑节对虾),减少对南美白对虾单一品种依赖;三是加强产业链协同,推动园区与饲料、动保企业深度合作,例如与江苏天成饲料公司共建服务中心,通过集中采购和加强技术服务来降低养殖成本,助力小棚虾养殖丰产丰收,为更多的养殖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莫景文
上一篇:
“白金鲫3号”亩产近8000斤
下一篇:
存塘告急 鳜鱼加州鲈猛涨
上一篇:
“白金鲫3号”亩产近8000斤
下一篇:
存塘告急 鳜鱼加州鲈猛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