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9版:医疗卫生·乡村医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担心吃亏,怀集农民不参合
为完成新农合覆盖指标,村医村官自垫资为村民参合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11月05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朱雄慧

  村医寄希望于这些合作医疗证上的单据能为他们换回垫付的参合费用。

  □文/图 本报记者 朱雄慧

  怀集农民李某没有交过任何费用,但他却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难道怀集率先实现了免费参合?
  当然不是!因为他参合的钱,由村里的村医和干部垫交了。像李某这样的人,在怀集成了一个群体。
  2009年怀集官方公布的参合率是99.4%,居肇庆9县区第二名。但部分村医告诉记者,实际的参合率可能不到70%,部分村干部则说,至少有10%的人没有参合。
  据记者了解,怀集有相当部分农民不愿意参加新农合,但村里为求参合率达标,只能由村医和村干部自垫费用为农民参合。记者在某村的调查显示,近4000人的村庄,至少有650人不愿参加新农合,而这些人的参合费用最终都由村医和村干部自掏腰包垫上。
部分农民感觉参合不实惠
  临近年底,让王楚(化名)头疼的时候又到了。作为怀集县连麦镇的一名村医,征收下年度的新农合基金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之一,这也是他头疼的根源。
  “尽管怀集已经做足了新农合的宣传工作,但要说服农民参合,真不是一件容易事。”王楚感叹道,“多数村民不是出不起20元,少吃一斤猪肉就可以了,但你说得口干舌燥,他们一句没有钱,就把你顶回来了。”
  农民不愿参合的原因很多。一些人是自认健康,觉得没必要参合。更多的人却是出于对这项制度的不信任。一名村医向记者分析:“首先早期合作医疗开始时,村民住院后的医疗费拿到镇里报销,一些工作人员向他们索要好处费,破坏了村民对合作医疗的信任感;其次,参合农民到医院看病,医生会事先询问是否参合,过后村民感觉收费比没参合的贵,报销的额度被上升的医疗费用抵消了,最终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实惠,因此拒绝参合;第三,去年以来,一年未住院的参合农民年底可到卫生院领取一定额度的家庭常用药,但他们却发现卫生院抬高药价,药店卖12元的夏桑菊,卫生院要18元,村民觉得还是吃亏。”于是不少人纷纷放弃参加新农合。
  但是,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地方政府要求各村的新农合覆盖率必须达到95%以上,这让肩负着这项任务的村干部和村医备感压力。
  面对着层层下达的硬性任务,他们只能是分摊化解,每个村医和村干部都必须完成固定数额的任务。但多数人是无法完成任务的,所以只能自掏腰包帮村民参合,以达到要求的覆盖率。
  在连麦镇某村,记者了解到,5名村干部和4名村医每人必须消化掉300名以上的参合数。去年,3名村医每人垫出2000多元、村干部共垫出5000多元为村民参合。
  “都是覆盖率惹的祸!有了覆盖率的政治压力,村医和村干部动员村民参合就格外卖力,却因此被村民认为肯定有‘油水’可捞。”一村干部抱怨道,“谁知道我们都是在贴钱干这项工作。”
卫生站:门诊作假抵数
  垫出去的钱总不能打了水漂,要想个办法拿回来。村干部和村医各有招数。
  连麦镇一村干部告诉记者,那些由村干部垫钱参合的村民,合作医疗证都在村干部手里。他们当中要是有人住院了,需要拿回证件报销,村干部就会和病人协商,补交参合费,同时将报销的医疗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返还,以抵消村干部垫付的参合费。但如果没人生病,这笔钱基本就是收回无望了。“我们只能自认倒霉。”
  村医则选择了利用门诊补偿做手脚。10月29日,一名村医拿出厚厚的一叠“农村合作医疗证”,翻开每张合作医疗证件背后的就诊记录,写着“×月×日,门诊40元,报销8元”等类似字样。他告诉记者:“这些(看病记录)都是假的,只是为了拿回为村民垫上的参合费用。”记者细数之下有30来本,每户一本,参合总人数在150人以上。这名村医为此垫付了3000多元。
  翻着那些实际上并未发生的就诊记录,村医激动地说:“我们垫出去的钱,连本带利地都寄希望于这里了。”
  据了解,怀集自今年8月开始开展门诊补偿,参合农民可以享受一年30-40元的门诊补偿,其中卫生院40元封顶,卫生站30元封顶。这名村医在减掉了村民在卫生站可以享受的门诊补偿金额后,将8月看病的门诊补偿(包含了参合农民正常看病应该享受的门诊补偿,还有那些从未发生过、旨在收回参合费用的门诊补偿)单据交到卫生院。
  单据交上去已经有一个多月,但村医们至今还没有领到钱。能不能靠这个方法收回垫出的参合费,他们心里也没底。
卫生局:加大宣传力度
  10月30日下午,记者就了解到的情况向怀集县卫生局反映,县卫生局合作医疗办公室主任郑雄告诉记者,村民不参加合作医疗有一定的历史原因:2003年开展合作医疗的时候,怀集县曾实施帮扶政策,对一些家庭实行县干部和镇干部对口帮扶,有人出钱给他们买新农合,农民因此滋生了惰性。
  同时他提到,村民的侥幸心理和怕吃亏的心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对此,他举了个例子,该县冷坑镇有户参合农民,2008年有人得了重病,花了十几万,新农合给报销了几万元。但是,去年底他家却放弃参加2009年的新农合,原因竟然是“不会这么倒霉,年年都是我们家生病。”
  “一方面,部分农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有益的医疗保障制度,另一方面也确是新农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待逐步规范。”郑雄说,“我们今年准备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单就比去年多印了20万份,确保家家户户有传单。”而据了解,怀集今年8月起开展门诊补偿,也有解决农民怕吃亏心理的考量。
  至于村医采取的作假行为,卫生局则表示将坚决制止,“虽然村医被摊上参合覆盖率任务很无奈,但绝不允许通过套取新农合基金收回垫付的钱。”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