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专题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激活“三老” 规范自治
——与会专家谈蕉岭模式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11月10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王宏旺


  11月8日,在蕉岭县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各方对蕉岭模式高度重视,并开辟专门单元对蕉岭模式进行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蕉岭模式是值得借鉴的农村治理创新模式。
  蕉岭模式由蕉岭县纪委推动,这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西安财经学院教授陈晓莉对其感觉“非常好奇”,她想知道纪委为什么有动力去推动本不属于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
  而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每年都致力于进行“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选,对全国各地的社会创新实践了如指掌,他发现,由纪委推动的农村治理创新不单在蕉岭出现,而且在浙江武义县等地方也有,“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则指出,蕉岭的村务监事会不单监督财务,而且还监督村庄一切公共事务,这就比单纯的理财小组要先进得多。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新军更看重蕉岭模式中对“三老”资源的利用。他认为,传统中国社会便有乡绅自治的做法,在新的形式下,乡绅也已经改头换面,更多的是当今农村里的退休干部、宗族会长,在蕉岭模式中,他们的力量得到激活。
  “蕉岭模式是种创新,这没有问题。”温岭模式的推动者陈奕敏认为,蕉岭模式在进行村务监督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体系。而他最关心的是蕉岭县芳心村的召集组制度,他认为召集组制度的建立,是对村委会的制度化约束。
  “这是一种草根民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徐勇最后总结道。
□本报记者 王宏旺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