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民间闲置资本 □本报记者 郭任旭
赵南正大学毕业两年了,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来到城市打工,并憧憬着创业致富。不过,他最终找到的致富希望在农村。 2007年,学机电一体化的赵南正毕业后在江门一家电路板公司打工,工资不高,但毕竟身处城市。然而,两年过后,赵的工资仅由毕业时的1700元上升到2000元,在他看来,实在没意思。 赵南正在网上看到了“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对于很多农户来说,这并不新鲜,但他却很兴奋,鸡苗和技术都有保证。他初步了解情况后,马上回到老家台山深井镇,在当地一家名为“科泽家禽”的公司取经两个月后,自己承包了一个鸡栏,和公司合作养鸡,初步创业计划需要资金20万元。 不过,筹集20万元,在农村地区绝非易事。找银行贷款,他碰到的还是抵押担保等老问题;找朋友,也凑不够这么多钱。最终,赵南正把希望寄托在了与民间资金合作。对于合作,赵南正思路清晰: “首先,要把本钱赚回来,先还给投资人,然后才可能谈利润。”而对于利润分配,赵南正也已经有一番周密设计,“按照约定的股份比例分配利润,但有两个要点。第一,股份比例按年浮动计算,因为全部经营都由我来打理,对方只是入干股,我们要事先约定好,利润上了多大规模,我的股份比例能提升多少;其次,还了投资方本金之后,对方的利润也要事先约定好,几年之内不能抽走——要不,资金链一断,养鸡场就废了。” 对于利润,赵南正思路也很清晰:“我考察了当地农户,一只鸡的利润在1元—2.3元。就拿最低的1元来算吧,养一万只,两个月一批,就有1万元了。”对于赵南正来说,能赚多少,视乎养殖规模,而规模能发展到多大,就要看他下一步的融资情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