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难点还在于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化的待遇,其中享受住房方面的市民待遇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农民进了城,留不下来,因为没有住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但目前,国家对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住房保障还是两条线。城镇居民靠廉租房等解决,而农村主要采取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这两大政策体系实施的部门、工作对象和资金渠道都不尽相同,就像两条平行线。 一方面,要消除农民获得城镇廉租房的障碍,使贫困农民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城镇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帮助这些农民协调生活问题,如能在城镇打工,让他们的孩子到县城小学就读,同时还要保留他们原来在农村的所有权益,免除后顾之忧。 还要避免农民的情感纽带和文化纽带被切断,可以采取一个村搬入一个小区,一个村民组搬入一栋楼,一个大家庭入住同一个楼层的方式。□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 廖飞(本栏目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