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版:农村财富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甲型H7N9流感被称为“禽流感”
行业人认为被“误伤”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04月11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继日前中国畜牧业协会家禽业分会会长温志芬公开表示“禽流感”应该改名之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亦指出,该病正确称谓应该是“甲型H7N9流感”。昨日,来自家禽养殖业的多位专家、企业家持相同观点,希望透过媒体进行解释,让行业不再受到拖累。
  行业被误伤的理由包括:一,养禽从业者至今未有得病个案。截止4月10日,我国共报告31例人感染H7N9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9人。感染病例职业未有养殖环节人员。二,养殖场未检出相关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9日说,目前中国有关部门在动物及环境样本中检测出的H7N9病毒都来自禽类市场,而在猪或农场样本中未发现H7N9病毒测试呈阳性的样本。“目前我们仍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感染源是什么,它(禽类市场)也有可能不是正确的感染源或唯一感染源”,哈特尔说。农业部新闻办公室4月10日发布消息称,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送检的2099份养殖场、活禽市场和环境样品中检测到14份家禽H7N9禽流感病原学阳性样品,并分离出病毒。至于阳性样品是否有来自养殖场,暂未有准确公布。三,新病毒出现与养殖模式的关系并不确切。流感每年都会出现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15%的人被感染,300-500万人病情严重,25-50万人死亡。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暴发传染性和毒性都特别强的流感大流行。据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副研究员焦培荣介绍,禽流感病毒的变异相当迅速,通常在1-3年间就会发生一次大的转变。有报道认为规模化养殖下家禽对病原易感,但也有人认为H7N9流感新病毒的出现是病毒基因重配的结果,属于流行病原变异规律,很难说与养殖模式是否关联。
  广东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畜牧兽医师蔡树淦在10日的会议上说,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厅、林业局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甲型H7N9流感最可能的来源是飞鸟,有可能通过粪便、飞羽等空气途径同时传染给家禽和人,还没有研究证据表明由家禽传染给人。另一方面,广东乃至华东的养殖场也暂未检测到H7N9阳性,因此“家禽有可能也是受害者”。
■链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通过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HnNn),其中对于人类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对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亚型信息。因此,原“猪流感病毒”于2009年被世卫组织重新命名为A/California/04/2009(H1N1),即“甲型H1N1流感”。
  据悉,对此次分离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基因进行比对后发现,其病毒骨架为A/chicken/Jiangsu/Q3/2010(H9N2)类病毒,重组国内鸭H7N3的HA基因和国外水禽或野禽(鸟)H11N9的NA基因。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