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版:健康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训练盆底肌告别“漏尿”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05月02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江玲 彭文斌 林惠芳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彭文斌 林惠芳

病案◥>
  黄女士今年60多岁,绝经已有20年。近半年来,她感觉小便越来越不受控制:大笑、咳嗽、打喷嚏、提重物的时候,都会感觉有尿漏出来。她每次出门都要做好防护措施,却还是有好几次在买菜时出了糗。
  这个问题让黄女士非常难堪,于是她便偷偷来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咨询。经妇检,门诊医生发现她有陈旧性会阴撕裂伤,而且阴道壁松弛,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脱垂,于是建议她到产后康复科行盆底肌康复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黄女士阴道坠胀感基本消失了,漏尿的症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遂主动要求继续做第二个疗程的巩固治疗。
劳损源起妊娠
  针对黄女士的情况,该院产后康复科主任罗艳霞指出,“从根本上要归咎于盆底肌张力的减退。”盆底肌是封闭骨盆的肌肉群,它在盆底犹如一张“吊网”,将膀胱、子宫、直肠等紧紧地吊在上面,以此来维持正常的排尿、排便和性生活快感等多项生理功能。然而,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时,就会导致“网”上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的位置上,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像阴道松弛、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
  为什么盆底肌功能会下降呢?罗艳霞表示,女性妊娠会导致盆底肌劳损。妊娠时女性体内会分泌“松弛素”,使盆底肌肉韧带松弛;此外,来自宝宝、胎盘、羊水等的重量,对盆底肌也造成一种机械的压力,容易导致盆底肌肉和括约肌损伤,并使尿道支撑结构受损,直接影响产后盆底肌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了产后尿失禁。
老年妇女易发
  “事实上,妇女停经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更高。”罗艳霞指出,从围绝经期开始,女性总体激素水平开始下降;停经后,激素的缺乏使得尿道和阴道的黏膜萎缩,尿道黏膜下的血管变得稀少,造成封闭尿道的力量相对变弱。一旦尿道张力降低,则没有办法应对较强的外力作用,因此在人体做出咳嗽、打喷嚏、提重物等突然增加腹压和膀胱压的动作时,便极易出现漏尿现象。
  漏尿现象如不及时治疗,将发展为尿失禁,还可能会发生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其他疾病,给女性带来了难以言状的尴尬和痛苦。
康复训练改善
  去除“漏尿”尴尬,改善盆底肌功能是关键。罗艳霞提醒,有“漏尿”的女性千万不要羞于治疗,应该尽早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康复训练,尽早摆脱尿失禁的烦恼,以免尿失禁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在治疗的同时,这类女性还应当多注意生活细节:当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长期排尿困难等使腹压增高的诱因时,要积极消除,如长期便秘的人要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重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尿道感染,性生活要适度、规律,有泌尿系统感染时一定要尽快治疗。
  对孕妈妈而言,罗艳霞表示,为尽量减少对盆底肌的损害,怀孕期间应避免进行剧烈或持久增加腹压的活动,分娩时正确用力,产后可以做做简单的产后操,让全身和骨盆肌肉慢慢恢复张力。实践证明,产后42天后即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