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2版:文化室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大起大落的李庆霖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05月02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王维宁


  在“文革”时期,出现过许多奇怪的事和人,李庆霖就是一个。李庆霖(1936—2004),福建莆田人。1952年任福建莆田县某中学校长,1957年被划为右派,受到降职降薪处分,被分配到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村小学任教。1972年冒险写信给毛泽东“告御状”,反映儿子李良模当知识青年“口粮不够吃,日常生活需用的购物看病没钱支付”的问题,受到毛泽东重视并回信:“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他的关心使知青问题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文件下发后,各地有关迫害、殴打、奸污知识青年的案件相继被揭露出来,最先被揭露出来的恶性案件是黑龙江建设兵团第二师十六团团长黄砚田、参谋长李耀东两人合伙奸污和猥亵几十名女知青的罪行。周总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愤怒地说:“公安部要派人去,不要手软,不要畏缩,要大胆管!”叶剑英元帅也拍案而起:“要‘杀一儆百,杀一儆千’!”
  1973年6月23日,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派专车将李庆霖接到福州,赞扬他给毛主席的信写得很好,并说中央有交代,生活和工作上有困难尽可直说无妨。李庆霖提了两个要求:一是1958年“大跃进”时,因临时接手的那个班级成绩低而被插上“白旗”,撤销了教导主任职务,工资也由55.5元减为42.5元;二是其妻张秀珍原在莆田县二中做工友,是“有户口”的正式公职人员,后被解雇,李庆霖要求政府主持公道恢复其职。韩先楚说:“当然应该平反!”此时莆田街头出现了大幅标语:“向李庆霖的革命精神学习!”“向不正之风开火!”“向破坏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开炮!”此时,李庆霖成了各种力量都要争取拉拢的对象。他的信也成为中央高层调整知识青年政策一个契机。
  不久,他被誉为“反潮流”英雄;后任莆田县革委会教育组副组长、莆田县“知青办”副主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知识青年领导小组成员。1973年,以他的名义在《红旗》杂志第11期上发表《谈反潮流》终酿成大错,毛泽东逝世后的1976年11月,他被隔离审查,1977年11月被捕入狱。1979年被判处无期徒刑。1988年减刑,1994年8月提前出狱。
  出狱后,他仅靠县民政局每月发放300元救济金维持生活。妻子因受牵连被开除公职而去世。2004年2月李庆霖逝世。      □王维宁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