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小语 据史书记载,唐朝每逢大比之年,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均由地方解送赴京应试。当时湖北荆州地区赴京应考的举人,连续四五十年没有考中一人,于是人们便将荆州一带称为“天荒”,以讽刺那里长期没有一个举人考中进士。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这一年,荆州进京应试的举人中,有一个叫刘蜕的人终于考中了进士,于是人们将此事就称为“破天荒”。 替罪羊 这个典故源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圣经故事(见《圣经·旧约全书》第十六章),是古代犹太教一个独特的习俗。犹太人在每年的赎罪日(7月10日),要牵一头公牛和一头公羊,用它们的血赎罪,再牵一头活公羊,由大祭司把双手按在羊头上,表示全犹太人一年中犯下的罪过,已通过祭祀的手转到了羊的身上,然后把羊赶进旷野,由羊把人的一切罪过带入无人之境。这只羊就被称为“替罪羊”或“负罪羊”。最后把用来祭祀的公牛和公羊烧了。后来基督教就把犹太教关于“替罪羊”的说法继承下来,并把耶稣比作替世人负罪而被杀的献祭羔羊。 □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