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民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滥采稀土加重灾情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06月01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因房屋倒塌,这位独居老人被安置在张坑村小学。

英德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在一夜之间将英德白沙镇白沙村张坑自然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1600多人)变成一片汪洋。
凌晨洪水袭来
  “水真的太大了,太可怕了。”5月30日,回忆起数日前的经历,79岁的村民张社吉心有余悸。从5月25日白天起,当地一直下着暴雨,27日凌晨,村里水位开始急剧上涨,最终,大部分房屋被淹。
  张社吉回忆,5月26日上半夜雨下得太大,他一直没敢睡着。到5月27日凌晨1时许,水开始漫进房子,三个小时后,水齐膝盖深,且上涨速度加快。他走出家门,可是四面都是水,路,已经找不到了。
  张社吉只能不断往屋子里较高位置爬,先是凳子,然后是床上,最后爬上窗口,站到窗户低框上,两手使劲抓住一扇窗户。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后,当水快要没到嘴边时,救援队伍终于赶到,一位消防队员将他从水中背了出来。“如果再晚半个小时,我肯定就被淹死了”。
  当天,张坑村多数村民与张社吉陷入同样的险境。连日暴雨,当地张坑溪水位一直上涨,最高水位将近2米,洪水在村里肆虐了近5个小时,才渐渐退去。
  5月30日,久违的太阳终于露脸。阳光下,村庄的狼藉显得更清晰:倒塌的房屋随处可见,大片农田被洪水冲毁,覆盖着黄色的泥沙,原本的水泥路上也积上了厚厚的黄泥。
独居老人溺水身亡
  由于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待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突然而来的大雨,让老人受到惊吓,出现老人受伤和死亡的情况。
  住在张坑溪旁的潘启棉,5月27日凌晨1时许发觉水浸入房屋,便和老伴一起到地势较高的邻居家里躲避。凌晨3时许,她回家查看情况,没想到房子突然倒塌,一根房梁戳进老人胸骨,另一根房梁则砸伤老人头骨。
  同样居住在张坑溪旁的95岁独居老人张恩普,在5月27日凌晨5时,由于河水涨势过猛,来不及逃离而溺水身亡。
滥采稀土惹来大祸
  据统计,白沙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3120亩,受灾人口13000人,死亡1人,转移人口2150人,倒塌房间276间,其中张坑倒塌房屋为249间,全到户为40户82间,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650万元。
  “这次受灾这么严重,和我们这里以前采稀土矿有关系。”多位村民认为,当地上游有二十几个稀土矿点,在这次降雨中,雨水携带着大量泥沙,在排洪过程中将河床抬高,导致泥沙堆积,排洪不畅,最后加重了整个地区的受灾程度。
  据村民介绍,因为前几年盗采矿非常严重,虽然这两年盗采基本绝迹,但山体光秃秃,暴雨将大量泥沙冲刷下来,不仅影响河道的排洪,淤泥也覆盖了农田和村民的房屋。白沙镇党委委员黄义祥肯定了村民的说法。
  5月30日,记者在张坑村多个矿点看到,很多山体都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沟壑纵横,矿点下游的河道里,水流异常浑浊,河道内淤泥较多,部分地方河道因为淤泥堆积,宽度已经扩大了近一倍,侵蚀着河道两旁的农田。
规划新村安置村民
  目前,原本废弃的村小学已被作为临时安置点,安置5户全倒户,并放置政府送去的救灾物资。据悉,村里需要安置的全倒户有近十户,村小学地方不够,村民只能住到邻居家或投靠亲友,还有几户人家住在危房里。“我们期望政府能下拨一些帐篷,让村民离开危房。”村民张帮就说。
  黄义祥介绍,目前白沙镇已经制定了三步救灾方案:第一步是安置村民,抢修公路,恢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第二步是对非法采矿点进行复耕复绿;第三步是帮助那些房屋倒塌、农田被毁的农户重新建设新家。
  “我们初步决定规划一个新村。”黄义祥说,目前,镇里已经制定方案,将通过向上级部门申请、发动外出乡贤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让受灾村民尽快住上新房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