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前些日子,笔者下乡调研防洪工程建设情况。有几位基层人大代表反映,近年来,农村涉水工程建设项目较多,有效地改善了农田水利状况,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比如,当地有一条水系,通过整治之后,环境得到了改善,功能得到了提升,然而在不久前的一场暴雨中,却出现了上游乡镇要泄洪、下游农户因为自身渍水排出速度慢要堵上游来水、下游某水利景区也要蓄水保景观的“三难”局面。 这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水利水系的规划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搞水利工程,有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不能综合考虑雨情水情的时空分布状况和预见到极端气候可能带来的影响,以致一些低洼地方长期遭受水患的困扰,地势稍高的地方则为干旱而着急。 二是水利设施的管理调度问题。水利景区当然离不开水,但是农业生产更离不开水。如何在丰水季节科学蓄水保水,在干旱季节合理调度,实现两不误,这就是一个调度机制的设置问题。 三是涉水工程项目对原有设施的影响问题。有一些涉水工程建在下游,设计标准高,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使原有的涵管、涵闸、机埠、机台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主体工程完工后,旧的设施被废弃,新的设施未完善,也给生产带来了不便。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农村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对区域的水利水系建设要科学规划,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调度体制和机制,三是在涉水工程建设当中,要引入群众监督机制。 □谭铁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