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提高农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基础研究”2月24日启动,传统化学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等弊端可望通过纳米科技得以改观。 据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崔海信介绍,我国是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常年发生农业病虫害100余种,每年化学防治面积70亿亩次,农药年使用量达200多万吨;每年农药产量超过300万吨(折原药),产值2000多亿元。然而,高效、低残毒的制剂比例不高,高附加值农药仍然依赖进口。 崔海信强调,纳米科技是缓解农药残留污染的重要手段。纳米材料因小尺寸、大比表面积、可修饰性,使纳米载药系统具有水基化以提高分散性、载体包封以增强稳定性、靶向传输提高利用率、可控释放以延长持效期、催化降解以降低残留量等优点。 该项目将针对改善难溶性农药的水基化分散特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善农药的叶面附着、滞留与覆盖性能,提高有效利用率,减少流失;改善农药对靶标昆虫的作用方式、虫体侵入途径与效率,提高生物活性与毒杀效果;加速农药残留物降解过程,改善其环境行为与生物安全性,减少农产品残留与环境污染。项目力争用五年,揭示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改善农药剂型功能,提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作用机制,突破农药剂型创制的理论制约瓶颈;建立高效、安全与低成本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发展绿色纳米农药新剂型设计模式,缓解农药食品残留与环境污染。(瞿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