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版:专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火龙果溃疡病可防可控把握五项原则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黄帼蓉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黄帼蓉

  “溃疡病”是目前困扰火龙种植者的第一大病害。我国在引种初期,火龙果溃疡病少有发生。但自2008年开始,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害就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少果农反映,老果场基本都会发生火龙果溃疡病。病害发生后,果品品质受到了影响,大小年问题更加突出,对于发病植株,打药效果并不显著。
  8月29日,在南方农村报主办的中国火龙果产业发展大会暨从化火龙果文化节上,多位科研院校的专家就火龙果溃疡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只要抓住防治时期,掌握防治方法,溃疡病是可防可控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高级实验师张荣介绍,溃疡病在我国最早发生在贵州,但当前发生最严重的为广东、广西产区。其中,粤西产区三年以上的果园发病率达30%以上。该病为害三角茎和果实,有无伤口均可发病,在各个生长期都有发生,6-9月和高温多雨时期发病最为严重。
  据了解,溃疡病多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火龙果种植管理较为粗放,果农对非收果期的栽培管理不重视。二是火龙果扩种热潮高涨,许多不具备种植经验的果农进入行业,不懂病害规律和防控,导致病害多发,病原菌传播。三是华南地区普遍高温多湿。
  广东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清明分析,火龙果溃疡病的发病组织多为抽生嫩芽、嫩果。发病始于幼嫩茎部,初期圆形凹陷褪绿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严重时整条肉质茎上布满病斑。后期呈灰白色突起,形成溃疡斑,其上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器,严重时茎部完全腐烂。果实受侵染,鳞片和果实表面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随着成熟黄色病斑突起,呈灰白色,形成溃疡斑,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器。
  防治溃疡病,需要抓准防治关键时期,连续喷药。
  首先,春季下雨且气温高于16℃时,火龙果正处于抽春梢的时期,张荣表示,应保护春梢,经常查看果园,可以喷施铜制剂。粤西火龙果种植技术员关柏梁也指出,溃疡病多发于新生枝条上,建议果农改变以往粗放的管理方式,定期喷药防治,一旦发现微小病斑,立即打药防治,虽不能彻底根治,但能很好地控制腐烂速度。
  其次,夏秋雨水较多,火龙果处于花果夏梢期或花果秋梢期,张荣认为,需要连续喷施杀菌剂,2次/月为宜,间隔喷药期为7天(可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
  再次,冬季比较寒冷,植株处于休眠期,应做好修剪枝条和清园的工作,火龙果溃疡病可通过风、种苗、残枝落果等途径传播,溃疡病发生后,应及时剪除发病枝条和果实,并带到园外烧毁或药剂浸泡后掩埋,然后全园喷施杀菌剂。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特色水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陈东奎建议,在12月采果后喷施石硫合剂或者波尔多液;还要平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视土壤肥力条件施用钙肥、钾肥等,可以增加火龙果茎秆蜡质层厚度,提高植株抗性。此外,火龙果育苗应选择健康的植株,避免种苗带菌。
溃疡病菌侵染过程
1.越冬场所: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三角茎病组织内越冬;
2.初次侵染:春季老病斑释放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
3.再次侵染:新产生的节孢子和分生孢子行再侵染,辗转为害新梢、幼果。
病害防控总原则
1.选育抗病品种
2.健康栽培
3.预防为主,保护嫩梢,将病原菌扼杀在摇篮中
4.随时清园,减少发病中心
5.避雨栽培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