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议 | 新闻背景:21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在朋友圈发了一封师徒绝交信——硕士生郝相赫在朋友圈内“对阎步克先生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加上此前“在微信上屡屡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因此,孙家洲决定断绝与郝相赫的师生关系(9月22日《京华时报》)。 辛木:从程序上说,导师认定学生不合格而解除合约,并非大不了的事。导师学生互选制,提供了如此作为的规则空间。但是,教师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一般而言都要超出学生。这意味着师生之间的争执是不对等的,学生可以口无遮拦,无关大局,但教师的一句责骂,则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前程。此事也让我想起一个知名公案:钱钟书在清华本科毕业后,清华曾想让其留下来读研究员,钱却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比起郝,钱钟书得罪的人更多。如果钱钟书因此就被发公开信责骂,他的学术生涯可能就要改写了。因此,在这一场口水战里,导师和学生都应各自反思。 任孟山:正常的学术批评需要逻辑依据,以理服人,不搞人身攻击是基本底线。如果称别人是“垃圾”就过分了。师生之间道不同,一拍两散,虽不是特别要紧的事,但郝相赫作为研究生的权利应该得到保障。正如他自己所说,作为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招考的硕士研究生,他将不惜一切手段维护作为研究生的合法权利。不管郝相赫是不是“不惜一切手段”,学校应该“不惜一切手段”保障他的权利。最新的消息是,郝相赫昨晚发微博向老师道歉,恳请“孙老师能够继续容留我做您的学生”。不管是迫于“很大压力”,还是认识到了自己“年少无知”,郝同学的道歉都值得肯定。而对于郝相赫由于此次事件可能不被周遭宽容的后果,学校应该做好权利救济的准备。 秦川:跳出个人“恩怨”,审视这起风波,还应该理清两点。一是如何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年轻人不能没有反叛精神,更不能没有质疑精神,如果唯唯诺诺,什么都不敢质疑,什么都不该怀疑,绝非好事。但是,质疑也有度,别把信口雌黄当成质疑,也不能把污言秽语当成质疑,否则就适得其反,污名化质疑。 二是现代意义的师生关系如何涵养?导师和研究生时师生关系,绝非那种古代那种宗派上的师徒关系。搞研究,不能沾染上江湖习气,不能拉帮结派,不能党同伐异。作为文明社会、法治社会中的现代人,师生关系应更纯粹些。孙家洲断绝与郝相赫的关系,无可厚非,但是断不断绝,怎么断绝还得按程序来,谁都不能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