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微博爆料:在一家大排档吃饭,结账的时候发现大虾不是38元一份,而是38元一只!这件事发生在青岛乐陵路92号的“善德活海鲜烧烤”排档。该网友和一桌南京游客同时报警,最终,南京游客一桌1380元,给了800;这位网友一桌2700,最后给了2000。网友表示“真的对这种处理方式好失望”。@北京青年报 @孟轲:这个事,还得找物价、工商等部门讨说法。而相关部门能否依法处理、还消费者公道,或许决定着“青岛旅游”这个品牌的估值。 @迷们能够:过去,宰客且屡治屡犯,曾给三亚形象和旅游经济造成不小的影响。相信应该没有哪个地方希望步这个后尘。 ◎微观·杂谈 @叶竹怡:中国市场学会服务质量专业委员会暗访京津冀环渤海地区317个政府部门的为民服务电话,结果显示平均合格率仅为36.9%。在服务委暗访之前,普通民众肯定拨打过。不过没有像服务委这样集中暗访、曝光而已。面对不便民电话,普通民众即使心中有一百个不满意,也只能一次次摇头叹息。如果不是服务委出面,“装聋作哑”的便民电话还要忽悠多少善良的人们? @张田勘:媒体报道,仿制是制药产业中被允许的普遍做法,但是,中国的仿制药本以低价战略可能在市场上大有斩获,却屡屡败于专利到期后的原研药。医学界的共识是,仿制药在剂型、规格、给药途径、质量以及药效和适应症方面,都应与原研药等同。但仿制药恰恰是在质量上不过关,导致药效并不如原研药。质量不过关的关键不在于核心技术,而在于细节、监管和一些国内企业习惯性的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 @刘元菊:在最新一期的《爸爸去哪儿》中,父母们化了一个老年妆,然后与孩子见面,和孩子讨论生死问题。不出意料,孩子们不敢靠近,甚至嚎啕大哭。这些场面令人不适,甚至感到一丝残忍。大人们化个老年妆讨论生死,或许真情流露,或许只是逢场作戏,这都不重要,毕竟是成年人了。但是孩子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其心理受到的冲击绝非在一次游戏中受到挫败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