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9版:健康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救治病人有技术 照顾孤寡有爱心
封开县村医侯彬宜备受乡亲好评,并获当地卫生部门广播表扬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5年12月17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朱斌

  对侯彬宜的医术和医德,汶塘村村民交口称赞。

■村医档案
  侯彬宜是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汶塘村卫生站的乡村医生,行医二十多年来,他以精湛的医术治好了许多棘手的甚至连大医院都束手无策的病人,又凭高尚的医德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好医术救回病危老汉
  今年46岁的侯彬宜,1993年从广西一所卫校毕业后,进入怀集一家乡镇卫生院当医生,一年后回到家乡——封开县南丰镇汶塘村卫生站做乡村医生。
  在汶塘村,一提及侯彬宜,乡亲无不交口称赞。“侯医生妙手回春。”村里的一位阿姨这样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侯医生医术精湛,曾经救活过一位被医院判了“死刑”的患者。
  原来在2014年8月,村里一位患有心脏病的老汉突然发病,送到医院时心跳微弱,每分钟只有20次,无法自行走路,县医院的大夫断言“病人只能活一天了”。后来老汉被送到梧州市人民医院,医院直接下了死亡通知书,说必须马上搭心脏起搏器,不然熬不过第二天。可老汉年纪偏大不愿手术,加上家里经济紧张,不得不放弃治疗回家。
  回村后,家人把老汉送到侯彬宜的卫生站。侯彬宜了解患者病情后,表示可以试试治疗。吃了侯彬宜开出的药,老汉第二天就感觉呼吸顺畅了一点,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理,老汉每分钟的心跳恢复到40次左右,可以独立行走1公里以上,至今情况良好。得知此事的村民都称赞侯医生是“神医”,而被救回的老汉更是感恩戴德,逢人就夸,还介绍过不少病人到侯彬宜的卫生站看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侯彬宜说,平时村里的患者以感冒发热为主,所以卫生站准备的多是感冒药,但近年来农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却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耽误了他们的后续治疗。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侯彬宜准备了不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一遇到有需要的患者,就可以第一时间帮他们做针对性治疗,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好医德关心孤寡老人
  除了医术精湛,侯彬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也是出了名的。
  2010年12月的一天傍晚,汶塘村村民潘大妈的孙子得了急性肺炎,她吓坏了,急忙打电话向侯彬宜求救。当时情况紧急,必须马上出诊,但恰巧侯彬宜就一个人在家里照料一头正下崽的母猪。人命攸关,他来不及考虑就挎上药箱出门。由于用药及时,孩子的病情控制住了,可侯彬宜家的一窝猪仔全都冻死了。当时这一窝猪仔,可相当于他们一年的收入。患者家属得知情况后,非常感动,称他是难得的好医生。
  此外,侯彬宜对村里的孤寡老人也非常照顾。村里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无儿无女,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每天只吃两袋方便面,住的是解放前地主家遗留下来的柴房。侯彬宜对他特别照顾,基本每周都去为老人免费体检,而且经常送去几百元的药品,临走的时候还会给他生活费。每次侯彬宜要走,老人都拉住他的手不放,含泪对他说:“侯医生,我什么都没有,又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法报答你,我真的谢谢你!”每次侯彬宜总是笑着回道:“您老人家把身体养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
  原封开县卫生局知道侯彬宜的优秀事迹后,曾通过广播向全县做了播报,号召全县乡村医生向侯彬宜学习。2012年7月1日,侯彬宜被镇党支部吸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当记者问及侯彬宜当乡村医生的感受时,他说做医生难,做一个能得到百姓信赖的好医生更难,只有和乡亲将心比心,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侯彬宜也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关心农村的孤寡老人,“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家参与,才能让孤寡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特别感谢台洞村卫生站村医肖锋对本次采访提供帮助)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