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版:健康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国内首例胎儿先心病介入手术
28周胎儿在妈妈肚子内接受心脏手术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6年10月15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江玲 张丹娜 靳婷

  省医出动多学科团队,为首例胎儿宫内介入手术保驾护航。

  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就能做心脏介入治疗?乍听起来不可思议的高难度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的专家们做到了!9月22日,中奥两国专家携手,在省医为39岁的谢女士腹中28周的先心病宝宝做了宫内心脏介入手术,通过经皮穿刺放入球囊,扩张近闭锁的肺动脉瓣,为宝宝争取正常发育的机会。
  据悉,省医开展的该例胎儿先心病介入手术为全国首例,填补了我国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的空白,也标志着省医心研所在胎儿严重先心病诊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张丹娜 靳婷
  孕21周宝宝查出严重先心病
  家住广州的谢女士,在孕21周产检时,B超显示胎儿右心室、三尖瓣发育不良,肺动脉严重狭窄,几近闭锁。如果继续妊娠,胎儿右心室将废用,即使出生后手术也可能达不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都将有很大影响。
  孩子是保还是弃?面对未知的未来,谢女士态度很坚决,“不放弃一切希望!”谢女士是一名高校教师,已经有一个2岁多的儿子,去年底,二孩政策放开时,她就想着给儿子再添一个小伙伴,无奈体检查出“输卵管堵塞”,她一度十分失落。今年3月,谢女士出现了一系列类似妊娠的征象,意外发现自己居然怀上了。
  “当初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我都怀上了它,现在怎么能轻易放弃?医生,我想留下这个孩子,请你帮帮我!”面对有些医生放弃宝宝的建议,谢女士拒绝了。她开始查找国内外关于胎儿心脏病手术的资料和信息,最后,跟随医生指引来到了省医。
中奥专家联手缜密预案
  省医心脏母胎医学科门诊的潘微主任在了解谢女士的详细情况和迫切想留下孩子的意愿后,经与心外科、产科专家会诊,确诊胎儿具有宫内介入治疗的指征。但是,胎儿心脏介入治疗国内没有先例,世界上能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也不超过10家。
  此前,省医心外科在院长庄建的带领下,就胎儿先心介入治疗已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一直与欧美发达国家胎儿心脏病专家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和业务交流,加之心儿科熟练开展新生儿心脏介入治疗的经验,也为胎儿心脏介入治疗铺垫了厚实的临床基础。
  为探讨最佳手术方案,省医专家通过电子邮件多次与已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奥地利专家进行术前讨论,最后决定在胎儿28孕周时手术,尽早挽救其发育不良的右心室。两位奥地利专家随后飞来广州,准备亲自参与手术。
第一场手术被迫暂缓
  9月21日早上,省医心脏母胎医学科、心儿科、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心外科、复苏室、心脏手术室等专家齐集手术间,当超声评估胎儿体位适宜后,中奥4名专家一起上台。由于胎儿肋间隙非常窄,穿刺针多次被肋骨阻挡,不能准确穿刺到心脏,当真正进入狭窄的肺动脉瓣准备放球囊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胎儿心率突然明显减慢,收缩幅度减弱!
  手术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不少人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手术团队马上停止操作,采取必要的药物干预,胎儿心跳在10秒后恢复,但出于安全考虑,专家们决定暂缓手术。
  回到病房的谢女士已经清醒,当奥地利专家征求她是否愿意再次尝试手术时,她依旧请求医生放手一搏。次日早上,谢女士再次被推入手术室,专家们安静等待着宝宝活动到最佳体位。有了前一天的经验,这次穿刺针十分顺利地进入到胎儿右心室,球囊导管穿过肺动脉瓣打开,反复扩张2次,超声检测仪清晰显示血液成功流向了肺动脉,手术成功了!下了手术台的专家们不禁击掌而庆。
  术后第4天,谢女士恢复良好,复查胎儿心脏超声,肺动脉瓣前向性血流存在,可以出院回家。预产期前,她将配合省医专家继续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胎儿右心室的发育状况,3个月后,她将迎来这名新生的孩子。
杏仁大心脏上精准“动刀”
  “开展胎儿宫内介入治疗,最难的是定位。”省医新儿科主任医师张智伟指出,28周的胎儿心脏非常小,只有一颗杏仁那么大,穿刺针要准确进入胎儿右心室找到肺动脉瓣,难度非常大,谢女士在第二次手术时为了配合医生找到合适的手术入路,整整趴了一个小时,才将胎儿调整到适宜的体位,医生也要争分夺秒,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穿刺,完成手术。
  据了解,此次手术的穿刺针大小仅为1-1.5毫米,手术全程出血不超4毫升。理论上,胎儿做心脏介入后最好在宫内继续呆4周以上,利于心脏进一步发育。谢女士的宝宝经手术后,右心室重获发育的机会,有望在出生后正常成长。
  除了宫内介入治疗,胎儿心脏手术还包括产时胎儿手术和胎儿体外循环,都是为等不及出生后再手术的胎儿,提供更多的存活和康复机会。产时胎儿手术是在胎儿出生的同时进行,2015年12月,省医就完成了国内首例产时胎儿手术,在剖宫后不断脐带的情况下,为一名32周的胎儿切除了一元硬币大小的心脏巨大肿瘤。
  至于胎儿体外循环,是真正实现在母体宫腔内为胎儿“动刀”的必备条件,目前国内外都仍处于研究阶段。庄建透露,省医专家也一直在做胎儿体外循环的相关研究,前期实验已证实动物胚胎有存活的机会,与国际水平接轨。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