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肥料提供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人为地为肥料染色,只为了肥料外观鲜艳好看,既没有增加养分,又不改善肥料施用效果,甚至对土壤造成污染。”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测试中心主任、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汪洪在近日举办的“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国土壤安全与生态用肥论坛上表示。
肥料染色剂,顾名思义就是一层化肥的“外衣”,也被称为化肥行业的“化妆品”。在当前肥料市场,由于肥料着色已成为普遍现象,大家见怪不怪,甚至把花花绿绿的肥料作为一种特色和创新。
肥料为什么要染色?肥料染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20世纪80-90年代,美国二铵这种褐色颗粒被我国农民认为有助粮高产的神奇功效。美国初期生产的二铵的颜色不稳定,有时是白色,有时是灰色,有时是黑色,或是绿色、黄色。为了统一颜色,美国人通过工艺手段将二铵向咖啡色转变,他们通过添加一些有机质把二铵涂染成褐色。
当时我国化肥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国内化肥主要依靠进口。但随着我国肥料技术提升,二铵装置不断上马,国产二铵开始在市场上拼争。但当时国产二铵并不能和美国二铵抗衡,因为它不是褐色的,农民不买账。为了迎合农民消费心理,许多企业纷纷使用染色剂,让国产二铵穿上美丽的外衣,肥料染色剂由此兴起。
化肥染色剂更确切的名称是肥料造粒改良助剂,其功能除了染色外,还具有使肥料颗粒更光滑、提高造粒成球率、减少粉尘的功能,使用化肥染色剂基本上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和化肥商品性的需求。
化肥的本质是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使用肥料染色剂不但对作物无益,而且徒增农民生产成本。郑州大学教授许秀成介绍,2015年中国复合肥产量6500万吨,其中二次加工复混肥5700万吨。试估算全国肥料着色剂总量(最大量)按造粒复合肥料生产量4000万吨,设其中3%着色,为120万吨,BB肥约1700万吨,按10%着色,为170万吨,缓控释肥100万吨全部着色,我国着色的肥料量390万吨。着色剂用量0.2千克/吨,若全部染色,以每吨染色成本25元计,则染色成本高达14.3亿元;若5%染色,则为7125万元。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认为,肥料企业需加大肥料创新,包括养分浓度的创新、养分比例的创新、养分形态的创新和肥料助剂的创新等。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向全行业倡议:守护土壤安全,拒绝使用化肥染色剂,让化肥回归原生态,减少土壤污染,降低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