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定时定点 村民坐上公车

粤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为89.3%,2020年达100%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07月04日版次:04

  阳西县禾塘汽车客运站去年底营业,开通阳西-禾塘班线。

  南方农村报讯 “以前出门坐车要在路边拦。班次不固定,等的时间长,刮风下雨很遭罪。”阳江市阳西县乌石头村村民陈志存说,“2011年乡里的客运站重建后,出门坐车既准时又方便。”
  村民陈志存所说的“乡里的客运站”是阳西县沙扒客运站,与乌石头村仅隔一条马路,“走两步就到了”。2006年的时候,这个乡级客运站仅仅是个“小凉亭”,班次少、不固定,农民出行搭车还要“碰运气”。2011年,经过重建,曾经的路边“小凉亭”变成了白墙红瓦、小巧精美的乡村客运站。
  作为一个四级站场,沙扒客运站不大,每天有17辆班车通行阳西县城与周边乡镇,平均20分钟-30分钟一班,实现了对沙扒下属行政村100%覆盖。客运站还配备了便利商店、旅游服务中心以及“网上飞”物流中心。“寄东西可以直接来客运站,不论重量,按件计费,8块钱一件送到县城,比一般的快递便宜方便。”陈志存说。
  沙扒客运站是广东省农村客运站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省推进“村村通班车”,初步建成了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到2017年5月,全省共开行农村客运班线1991条,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为89.3%,并实现了所有乡镇建有客运站亭,所有符合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建有候车亭。日前,广东全省推进农村客运工作现场会指出,力争2020年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
  “农村客运以前存在经营混乱、线路分布不均等问题,有钱赚的线路大家抢着跑,偏远地区不愿意去。对农民出行便利性、甚至是出行安全都有影响。”阳西县副县长姚幸新说,“现在我们整合了区域运输资源,实行农村客运片区专营,有效避免了同区域、同线路恶性竞争。”
  以阳江市为例,整合前,全市有经营客运主体企业89家。通过整合,全市农村客运分成13个片区,由2家经营主体经营,并合理规划了客运网络、班次设置、站点布局、车辆配备等,避免同区域、同线路恶性竞争。2011年,阳江已经实现了全市乡镇有客运站、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和行政村有候车亭“3个100%”目标。
  跟沙扒一样,35公里外的禾塘乡几年前也有了自己的标准化客运站。仲夏时节,正当晌午,室外太阳毒辣。禾塘客运站不大的候车厅内坐着十几个乡亲,等待客车出发。禾塘村民刘文辉住在阳西县城,父母在禾塘老家,他经常往返两地。“以前回乡下公交不方便,我都自己开车。现在修了客运站,准时准点发车,票价还便宜,我改坐客车了。”刘文辉说。
  在农村客运发展的新形势下,广东省各地均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创新。平远县依托电商物流平台,以农村客运班车、零担货运车辆、快递和邮政车辆等载体,基本建成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农村客、物流网络;阳西县采用“一线一主体”的经营模式,实现“以长补短、以短促长”;广宁县三个农村客运经营主体采用片区专营、冷热线搭配等方式,有力保障了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     (欣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