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坚持补钙对抗骨质疏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07月20日版次:10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靳婷

  骨质疏松症是人群普遍存在的健康隐患,会造成周身疼痛、驼背乃至发生压缩性骨折、脆性骨折。尤其对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引发骨折后,容易出现致命性的并发症。
  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区主任医师吴文指出,骨质疏松症关键在于早期防治,重点人群及早通过补充钙、维生素D以及运动强健骨骼,具有长远意义。目前,医学界已经将防治骨松症预防骨折,放到与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梗死、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一样的位置。
补钙+运动壮骨
  吴文介绍,骨质疏松分原发性(绝经、老年退化等)和继发性(药物、疾病等影响)两种。重点防治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1.绝经女性、老年人(女性>65岁、男性>70岁)。过早绝经的女性尤需注意;
  2.出生低体重儿,向来体形瘦小、缺乏体力劳动等体弱者;
  3.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药物;
  4.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厌食挑食,吸烟,过度饮酒、咖啡、浓茶等;
  5.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甲亢、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以糖尿病为例,高血糖可促进破骨细胞形成,降低骨密度;此外,治疗糖尿病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经证实也会导致骨量减少。
  “总体上,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终生工程’。”吴文强调,强化骨骼应从娃娃抓起,包括富含钙(虾皮、牛奶、豆类等)、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选择户外慢跑、瑜伽、徒步旅行、球拍类运动,每天至少暴露四肢晒15分钟太阳。
药物治疗强骨
  吴文提醒,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定期做双能X线检查骨密度。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是腰椎1-4和股骨颈。对已有骨质疏松(测量值T≤-2.5)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是已有骨量减少(-2.5<T<-1.0)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必须接受药物治疗。
  据介绍,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钙剂、维生素D和抗骨质疏松药缺一不可。一般来说,钙剂的每日理想剂量为800mg,绝经妇女和老年人应增加到1000mg。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为5ug/d,老年人应增加到10-20ug/d。优选钙尔奇D,性价比最高。
  同时应配合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和降钙素等。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还需加用甲状旁腺激素,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危险。
针剂注射“补骨”
  除外肾脏、肿瘤等病因,骨质疏松症多数是内分泌疾病的范畴,但临床上,还是有60%-70%的患者首诊在骨科。骨质疏松不仅会引发骨痛、关节痛,轻轻一跌还容易出现骨折。
  “相比之下,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骨折治疗难度更大。”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昌耘冰表示,临床常见老人髋部骨折(粗隆间骨折),生存状态急剧下降,容易一病不起,一年死亡率近25%。“但凡情况允许,都建议早期手术,避免长期卧床。”
  对于髋部骨折,目前采用PFNA(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半小时可微创完成手术。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采取椎体成形术(俗称“骨水泥”),一般局麻下20分钟完成手术。
  临床统计,发生过髋部骨折的老人,再次骨折的风险增加2.5倍,椎体骨折的二次骨折风险也增加5倍。“发生过骨折的老人,更要重视骨松,积极治疗,预防再次骨折。”昌耘冰指出。
  据了解,针对高龄、严重骨质疏松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目前临床有一种促骨形成的针剂——复泰奥,能够显著改善骨质量,降低绝经后妇女骨折风险。该药通过肚脐注射,一般疗程两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