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札|
锦车登陇日,
边草正萋萋。
旧好随君长,
新愁听鼓鼙。
河源飞鸟外,
雪岭大荒西。
汉垒今犹在,
遥知路不迷。
——郎士元:送杨中丞和蕃
天宝以后,吐蕃乘唐王朝的衰弱,侵夺了河西、陇西大片土地,唐王朝无力恢复,只好与吐蕃进行屈辱性的和谈。吐蕃却一面谈和,一面继续侵扰(代宗、德宗两朝,吐蕃四度和唐会盟,却又无岁不来侵袭)。唐王朝这种和蕃政策,实质上变成一种屈辱妥协的政策,那时不难想见的。作者送这位杨中丞和蕃时,不能不有所感概,因此在送行惜别之际,他就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开头两句,点明杨中丞出发的地点和时间,同时也带出作者送别之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是惯用的惜别之词。这是题中应有之笔,毋庸深论。
三、四两句用意就深了一些。“君长”,是古人称外邦或藩属的君主的习惯用语。“旧好”,点明这不是第一次的两国修好,而是过去就有的了。然而句中却着一“随”字。这个字很有讲究,它点明唐帝国虽与吐蕃修好,但是主动权其实不在唐帝国这边,而是在吐蕃那边。吐蕃一面也谈和好,一面又不断进行侵略,唐帝国完全处在被动地位。这就是“旧好随君长”要下个“随”字的理由。正因如此,对句的“新愁听鼓鼙”,即是事实,也是这种屈辱政策势所必至的结果了。这两句概括了当时整个西北局势的可悲可虑,并不是泛泛应酬的话。
五、六两句,包含两层作用,即点出杨中丞去国之远和旅途的艰苦。黄河发源地当时属于吐蕃,诗人形容其边远,用“飞鸟外”三字,意说这是鸟飞不到的地方。雪岭即今四川省大雪山,当时亦属吐蕃。说“大荒西”,也是点明所去地方之远(雪岭,泛指西藏高原也可以)。言下便含有旅程艰苦的意思。但这两句又为未句的“路不迷”伏下一笔。或者换一个说法,从路途的遥远引出结联的那层意思来。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初看上去,无非在说:路途虽然像上面说的那样悠长、艰苦,但是一路上还留下汉代建筑的许多堡垒,可以作为标记,我知道你是不会迷路的。这样理解,自然也很说得通;不过,作者的真意并不在此。作者是从“汉垒”二字生发出自己的感概,那意思是说:你看!汉代的堡垒伸展到如此边远的地方,它们的存在,说明那个时候中国国力是强盛的,对付外敌侵略是有办法的,它们曾经有力地拱卫着边疆国防,发挥过重大作用。如今,这些堡垒依然存在。然而使人慨叹的是,它们的作用却完全不同了,那一个接一个地伸向远方的堡垒群,对于唐帝国来说,已经沦落到成为屈辱求和的使臣的指路碑的悲惨地步了!——十个字里,原来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概。
这样的赠行诗,因为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所以不会成为泛泛应酬之作。
□刘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