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小学一年级“先汉字后拼音”更需“去英语”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08月22日版次:02
|来论|
  根据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记者注意到,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学就先学拼音的“传统”,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诗文篇幅,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8月20日《法制晚报》)
  不可否认,将于今年9月启用的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实行“先汉字后拼音”,是一次重大改革,对于强化母语教学,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尽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英语从小学三年级开设,一、二年级不作要求,各个学校根据各自情况开设。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一些地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有的甚至从幼儿园阶段,便开始英语教学,严重影响了小学一年级汉字和拼音教学。
  基于此,长期以来,要求取消小学英语教育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全国政协常委杨维刚曾强烈建议教育部门取消小学英语教学以及初中的英语考试。众所周知,小学教育的根本,是引导孩子健康自由地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取消英语教学,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增进孩子对祖国的热爱,树立起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然而,专家的呼声,未能阻止英语教育小学化和低年级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更像一个地球村。为适应这一国际形势,教育部门加强了外语教学,尤以英语为先。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专家预测,再过几年,中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人口总数。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也有的地区是从一年级开始。除此之外,很多幼儿园往往也开设英语课。更有甚者,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之余,还花大把的钱送孩子到各种英语培训班“进补”英语,这一做法被名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认为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52.0%。现在,到了初、高中阶段,甚至大学,学生的汉语水平之低令人震惊,许多并不冷僻的字不认识,许多经常用到的词语不懂意思,错别字比比皆是,病句泛滥成灾。这其中固然有母语教学自身的问题,但汉语学习受到了英语学习的冲击,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个人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在小学和初中,特别是小学启蒙阶段。学习英语不仅挤占学习汉语的时间,还会干扰学习汉语。比如,汉语拼音和英语混淆、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混淆,汉语语感明显受到英语语感的干扰等,这些都令人深感忧虑。
  可见,小学一年级“先汉字后拼音”,更需“去英语”。让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在孩童的脑海里“掐架”,折腾的不仅是孩子,更是母语教育的悲哀。长此以往,我们的下一代还能否保住中国语言汉字自己的“根”?要知道,英语再重要,也仅是“点心”,汉语才是中国人的“正餐”,不可让孩子们自小就养成了“偏食”的坏习惯。因此,仅一二年级不设英语课还不够,取消小学的英语教育,才是治本之策。同时,更要叫停幼儿英语教学,以及五花八门的“双语幼托”。毕竟,对于国人来说,英语仅是个工具,等需要这工具了,再学也为时不晚。       □汪昌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