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随和”说由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08月31日版次:13
|词语小苑|
  现代汉语中,有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双音节词“随和”,形容和气而不固执己见。如:他脾气随和,跟谁都合得来;他一向随和,从不跟人争吵。
  “随和”的来源很有趣,它本是“随侯珠”及“和氏璧”两种珍宝的并称。《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意思是,现在陛下得到了昆山所产的玉石,有了随侯的明珠和卞和的宝玉。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此珠即“随侯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卞和以欺君之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称“和氏璧”。
  古代重玉,把玉看作天地精气的结晶。“随和”因此引申指高洁的才德。司马迁在写信给好友益州刺史任安时说:“我的身体已经残废了,即使有高洁的才德,许由、伯夷(远古时品行高超、才能出众之名士)一样的品行,终究不能引为荣耀,恰好足以成为人们的笑柄而自取其辱啊。”
  才德高洁之士,往往有谦各的特点,所以,“随和”又引申出谦虚和气之义。《红楼梦》第三回:“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能随和些,接了茶。”现在,“随和”的本义也逐渐湮灭,终被遗忘。而追溯其源,对准确地理解其义,无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倪培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