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家委会竞选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7年11月07日版次:02
|网议|
  新闻背景:“本人××大学学士学位,××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本人就职于××集团,任副总经理……”“本人在知名外企做HRD,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也有一定资源……”谁能想象得到,这些是小学班级家委会竞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简历。通过网友近日爆料、媒体曝出的这些简历,人们才了解到,上海、杭州等地一些小学的家委会竞选,已经激烈到如此地步。(11月5日澎湃新闻)
  西坡:这些家长争相晒出耀眼的简历,是为了争做雷锋?似乎不全是。有些家长比较坦诚,他们说“帮老师做事,其实也是为了孩子”,“我就是希望能通过为班级做事,给孩子加印象分”。有的小学班级,大多数班干部的家长都是家委会的成员,“家委会本身事情比较多,给孩子一个班干部,算是一种补偿吧!”
  原来秘密在这里,家长为班级服务,有利于孩子获得“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如此说来,有些家长为了竞选而做“戏精”,也有不得已的成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得自己多抢点戏。但没人觉得这种竞争变味了吗?
  王钟的:家委会选举非要以家长的“本事”为指标吗?选举家委会成员,家长们选举的是自己的代言人,他们应该真正替家长们说话,表达家长的所思所想,而不是卖弄个人能力。任你家里有十几套房子待拆迁,如果在家委会会议上不能表达出自己和家长们的真实诉求,那么加入这个家委会又有什么意义?作为一个自治性组织,如果在该说话的时候屡屡失语,那连橡皮图章都不如。
  夏振彬:从家长的竞选宣言里,我们看不到任何真知灼见,反而一再强调服务、“炫耀”能为班级带来的资源。现实也是如此,很多家委会的功能已经异化为学校、老师的小跟班,而家委会成员则是出钱、出力、出时间的“服务员”。至于监督,就像家长说的那样,谁敢当“刺头”呢,都怕学校给孩子“穿小鞋”。
  所以,如何在没有“潜规则”的情况下提高家长的积极性,怎么真正让家委会发挥监督作用?在“油腻”的竞选背后,这些深层次问题,更值得忧虑。
  熊丙奇:如果所有家长认真对待选举,要选出代表大家利益的家长委员会,那么,那些有钱有势想谋个人利益而不是服务大家的家长,自然会落选。家长会选择有能力、有责任心,能代表大家进行家委会治理的人。所以,候选者成“戏精”,怎么“炫耀”,并不重要,所有家长的选择才最重要。家长真选,除了候选家长在微信群里表达参选意愿外,应有发表竞选演讲,接受家长质询,各位候选人辩论,最终投票的严肃环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