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议|
新闻背景:近日,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基层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宣传标语大量雷同,抄袭成风,所谓“传递式”发文和写作频频出现。比如今年以来,陕西神木县街头文明宣传标语出现地名“穿越”的情况,开头第一句话竟是“爱国爱家,爱我长沙”。宣传标语的48个字与3年前长沙市发布的文明公约完全相同。
伍里川:有人戏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告诉你,他们会抄,他们喜欢抄,他们抄出了“异地恋”的新境界。你以为这是他们抄完忘记请校对了?与其说他们需要配置校对,不如说他们需要揉揉眼球,盯紧一点。在一个共享经济到处找空间、找机遇的时代,“共享材料”,只能让人败胃口。
但是,别被“神木爱长沙”……挡住视线。神木爱长沙,仙桃爱洛阳,当然暴露出了工作浮躁的风气,当整治,而它们背后的成因,更值得追问,背后的问题,更值得追责。
然玉:神木标语“学”长沙,连地名都忘记去改,背后传递的其实是众多公共标语的同质化和去意义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标语几乎完全脱离了特定文化、特定地域、特定社群所构成的特殊性语境,而成为一种可以无限套用、无限搬移、无限复制的“格式化词组”。每一句看起来都是对的、在所有地方都适用,但是其感召力量、宣教效果又有多少呢?不得不说,某些低劣的标语实际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无效投入。
王远山:抄袭成风不仅助长形式主义,也影响着治理能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是思想的反映,也影响和塑造着思想的形成。抄袭成风,造成部分基层话语体系封闭、话语资源匮乏,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下降。而像“神木爱长沙”这样的依靠粘贴复制而来的低级错误,就是表征之一。只有力戒抄袭,树立起说自己的话、说真诚的话、说有质量的话的风气,基层遍地“文抄公”的尴尬才能有机会得以消除,类似“神木爱长沙”的笑话才会不再出现。
杨毅强:要摒弃“神木爱长沙”等抄袭乱象,首先得还原“公文资料”原本的属性,即存在价值,不仅是个性化的表述,包括语言、行文上的别具一格,更需对工作的实际调研、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真知灼见。其次,还需开展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治理以文件落实文件,文件资料照搬照抄等情况。最后,还需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坚决避免文牍主义,减少文山会海,落实中央精神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