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12小时婴膈疝胃肠挤入胸腔压扁左肺

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手术复位脏器修补膈肌获成功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1月13日版次:06

  林万里主任为小宝宝施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通讯员 林巧文 林楚娴 杨杰

  “盼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天了!”怀里抱着康复出院的宝宝,44岁的列女士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谁能想到,一个多月前,刚出生的宝宝就面临生命危险。因患有巨大的先天性膈疝,宝宝刚出生就被查出胃、脾、空肠、回肠、结肠等5个腹腔脏器和大网膜一股脑地“窜入”左胸腔,将心脏挤到右侧,把左肺压扁至“罢工”,导致呼吸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危急关头,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林万里带领专家团队为出生仅12小时的宝宝施行手术,将脏器复位,并关闭膈肌的巨大裂孔,术后患儿终于转危为安,现已康复出院。
  林万里介绍,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膈肌缺损,腹腔脏器疝入胸腔压迫肺脏,导致肺发育不良及其它畸形,是新生儿急危重症之一,若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很快导致死亡。
  据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副主委单位。2017年胸外科手术1080例,手术量及技术含量在粤西地区均位居首位,位于省内前列。
产检发现胎儿膈疝
  列女士老家在信宜市镇隆镇,在东莞工作。全面开放二胎以来,她一直渴望怀一个二胎宝宝,好不容易怀上了,但产检时被怀疑胎儿患有先天性膈疝。
  据悉,正常人的胸腔与腹腔是被膈肌完全分开的,这样胸腔与腹腔里面的脏器才互不干扰。而膈疝宝宝由于膈肌上有裂孔,腹腔的脏器会移位至胸腔,挤压心肺使其无法正常发育,出生后往往会发生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这一消息犹如一盆冷水浇熄了列女士怀上“二宝”的喜悦之情。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夫妻的礼物,即使再难也不会放弃。”为此,列女士辗转求诊,最终选择回到家乡邻近的高州市人民医院生产。
  入院第二天凌晨,在高州医院产科,列女士顺利诞下一名体重2.8公斤的男婴。但是,宝宝随后出现窒息,全身皮肤紫绀,经医生马上予气管插管接呼吸囊辅助通气后,宝宝仍旧无法自主呼吸。紧急检查发现,宝宝的腹部器官一团团地“窜”到了左胸腔,挤压心脏进入右胸腔,左肺被压扁至“罢工”。
复位脏器修补膈疝
  “先天性膈疝是新生儿急危重症之一,不及时救治,病死率高达90%。”胸外科主任医师林万里表示,要让宝宝能自主呼吸并且活下来,必须尽早施行手术治疗。然而,这样一名出生才半天的宝宝,手术风险巨大,术后还易并发肠梗阻等,每个环节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了挽救宝宝的生命,高州医院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严密救治方案。在宝宝出生当天下午,由林万里主刀的手术专家团队为宝宝施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术中发现,宝宝的左侧膈肌纵向裂开约4厘米,胃、脾以及部分空肠、回肠、结肠、大网膜错位跑入了胸腔。专家们小心地把乱跑的脏器一一回纳入腹腔的正确位置。因宝宝膈疝巨大,无法常规缝合,医生用一涤纶补片续接再行修补缝合。经过2个小时,手术获得成功。
  术后,宝宝被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的专家每天24小时关注宝宝的恢复情况。经过悉心照料接近1个月后,宝宝逐渐康复,精神一日好过一日,终于可以像正常婴儿一样自主呼吸了,每餐可以喝奶130毫升,体重也增加了,于日前康复出院。
术后发育可如常人
  林万里介绍,目前先天性膈疝治疗不主张分娩后立即手术,而是在呼吸循环稳定、生理指标达到一定标准后再手术。如果在肺功能很差的情况下着急手术,患儿在术后可能有一段时间情况比较好,从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不等,但此后患儿的情况会越来越差,最终导致死亡。
  “宝宝膈肌开裂大,脏器进入胸腔多,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经不起等待,只能立即进行手术。”林万里解释,患儿顺利撑过了手术以及术后的几十个小时,以后的生长发育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
  “先天性膈疝的围产患儿死亡风险大,但如果能做到尽早诊断,尽早准备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死亡率。因此,产前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林万里表示,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在孕18周即可发现先天性膈疝,是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的首选方法,同时定期做好复查,能够有效提高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的准确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