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奶汤蒲菜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1月13日版次:13
|人世间|
  常大爷病了。
  常大爷家住平泉胡同,小独院。左领右舍,一墙相隔,鸡犬相闻。
  常大爷独居。儿子儿媳在美国,要常大爷和老伴儿去哄孙子,并欢度晚年。常大爷一口拒绝了。常大爷的理由是,在大明湖边长大,不会再离开了。常大娘叫李玉贤,随儿子儿媳去了美国。
  常大爷疼爱孙子。不是不愿意去美国,他生的是儿子的气:“他们是在那打工的,又不是能自己做主。”常大爷独居至今,一晃已经五年多了吧。
  常大爷从织布厂退休后,还是住湖边的老房子。从早到晚转大明湖,没人的时候就唱,唱河北梆子:“从今后上金殿你莫下跪,你与寡人我并肩齐。”腔调有点儿让人热耳暖心,是《打金枝》。左领右舍知道他闷,不好说什么。倒是常大爷的二妹常二姑说:“我大哥心里苦。”常二姑离得也不近,在大明湖的南边。隔一两周,常二姑就来看看这位个子高脾气倔的大哥,给常大哥做做饭,洗洗衣物。常大爷喜爱的饭菜不复杂,蒸花卷,小咸鱼,奶汤蒲菜。见不到蒲菜的季节,常大爷就常叹息。好在常二姑会做蒲菜,花样并不多,常见的是:干辣椒炝蒲菜,蒲菜鸡肉羹,奶汤蒲菜。不管啥手法做的蒲菜,常大爷不声不响地吃。唯独那个奶汤蒲菜,常大爷一喝,就长叹一声,那声音的意思是:还不如清水白煮呢。
  常二姑心里自然明白,话里不让常大爷,不紧不慢地说:“不如你家李玉贤做的好吧?”常大爷赶紧地拿扇子出门,去湖边唱那两句《打金枝》。
  常二姑接到电话,才知大哥住医院了。常大爷只留了常二姑的电话。李玉贤倒是常常来电话,偷偷摸摸的,毕竟是长途,说不了几句,就得撂电话。常大爷生气,那边电话也不留。常二姑还没见到常大爷,就先被引到医生办公室。
  “出院吧,胰腺上的病,在这儿和在家一样。”医生问明白常二姑和常大爷,就先被引到医生办公室。
  常二姑不同意,说:“家里就他一个人,倒在地上连个应声的都没有。”二姑含了眼泪说大哥替父母把我们几个养大,最后落个老来无人管。
  二姑央求医生说:“让我大哥在这儿住半个月,用点儿好药,别让他身子骨塌下来。半个月后我一准接走。”
  这半月时间,二姑天天来,一日三餐,洗洗涮涮。常大爷脾气大,还常数落她:“你瞧你做的蒲菜,汤不是汤,菜不是菜!”常二姑打小嘴不让人,常大爷病了也一样,那嘴像二月二爆豆子:“你两个弟弟不在这边,你老婆孩子在美国,没闲人伺候你,你还跟我使劲,嫌三嫌四的,没饿死你。”常二姑嘴上使劲,心善,饭菜有花样有软硬,衣物收拾得干净利索。日光好的时候,常大爷走到院子西南角唱那两句《打金枝》,常二姑就怎么也止不住泪珠子。
  雨水已过,未到惊蛰。湖里还有冰碴,湖边的绿色已经可见了,湖里的蒲草冒新芽了,湖边的人多起来了。常二姑从家里经湖边去医院,走得一天比一天累。大哥从年轻时又当爸又当妈,对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严厉到苛刻,打小,两个弟弟就和大哥做对头,到现在,在感情上还是和大哥有隔阂。两个弟弟,还有常二姑,却都没当工人,都大学毕业有了好工作。倒是常大爷自己到结婚是,还是光溜溜的只有几间老房,大明湖周遭没见到那么寒酸的婚礼。
  “真不如牲畜呢。”常二姑私下也骂二哥三哥。
  常大爷出院了。他一再坚持,回大明湖边的老房。“回去舒坦几天。”常大爷舒一口气,对妹妹常二姑说,“妮子,我可吃够你的蒲菜了。”哈哈大笑。声音不洪亮了,有点儿勉强。
  常大爷瘦得让人不敢认了。四邻一看都明白。到了院门口,常大爷步子猛地快起来。常二姑在后面一笑。院子里站着儿子儿媳和一个小小子,一大堆箱子皮包。
  “爸,那边收拾利索,耽误了几天。”儿子搓着手。常大爷没理,三两步跨进门去。桌子前站着的是李玉贤,满脸的泪。矮脚桌上,是一碗奶汤蒲菜,宛若白玉汤,飘着几块火腿。
  “是这个味儿。”常大爷看着李玉贤,“就是这个味儿。”
□宋以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