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189种候鸟嬉戏深圳湾湿地375只黑脸琵鹭在鹏城过冬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1月23日版次:04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深圳湾湿地公园成为迁徙候鸟的“游乐场”,市民争相观看。

  南方农村报讯 极度濒危候鸟黑脸琵鹭南迁鹏城过冬。近日,深圳湾迎来了大批特殊的“客人”--南迁的候鸟。据悉,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深圳湾便成为了候鸟的“游乐场”,其中12月、1月更是“黄金观鸟期”,各种鹭、鸥、雁、鸭的聚集数量达到峰值,高峰期约有10万只,吸引众多市民慕名观看。
10万只迁徙候鸟在深圳湾补给
  据广东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地球上共有8条候鸟迁徙线路,深圳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这条线路的重要“中转站”“加油站”。每年冬季都有高达189种10万多只的候鸟在深圳湾及跨越深港两地的大片红树林湿地补充能量。
  近年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也现身保护区。据悉,黑脸琵鹭是极度濒危候鸟,全球脸琵鹭共3951只,其中375只选择在深圳湾过冬,占全球总数的近1/10。
提升改造100多个公园
  2018年是深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验收年。自2015年底,深圳全面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真抓实干推动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使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截至目前,全市共改造提升100余个各类公园,建成9个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高标准打造以“五河(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两岸(东部海岸、西部海岸)多库(各水库)”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构建高标准的河流带状森林。
  此外,近3年来在候鸟天堂--深圳湾湿地,开展了红树林湿地景观修复,改造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鱼塘生境,建设浮桥、观鸟屋等设施,有效提升整个保护区的环境,吸引来众多候鸟莅临过冬。日前,中国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已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批复,开始启动建设。
计划建设13个湿地公园
  根据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构建湿地生态保护体系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深圳至少完成13个湿地公园的建设任务。目前,全市正利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契机,加快推进建设湿地公园,提高湿地保护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