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年后再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2月06日版次:02
|网议|
  新闻背景:几天前,小周来到西部某市的一所创业服务中心咨询创业贷款政策,没承想碰了一鼻子灰。“现在申请贴息贷款,年前肯定办不下来!”一名工作人员有些不耐烦,“年后再来吧!”临近年关,部分工作人员的“年前综合征”开始“发作”,推诿拖延、纪律松懈、空岗现象时有发生。(2月4日《人民日报》)
  朱岩岩:临近年关,抢车票、办年货,各地都逐渐开启了“放假模式”,但是对于政府的工作人员来说,还不到放假的时候,该工作还是要工作。年底才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一次大考,许多外出务工或平时工作繁忙的群众踩着年底的最后几天来办事,结果迎接他们的是“年后再说”、“一年忙到头,该歇歇了”,群众心里会如何想?政府公信力何在?这样在岗位上“等过年”,还不如直接回家,让群众“眼不见心不烦”。
  邓尤福:之所以一些工作人员心中有“过了年再说”的想法,究其原因来看,一是自身宗旨信仰缺乏,对服务群众的认识不够,认为过年过节放假,服务群众也该放假。二是作风涣散,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足够的重视,把自己不严不实的“庸懒散浮拖”作风暴露无遗。三是单位监督考核不力导致有的工作人员存在如此诡异的奇谈怪论,说如此话的人,可以讲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自己该干什么,自己该怎么干。
  周丽云:临近年关到窗口单位办事,大致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所办事情有必要在年前办完;另一种则是外出务工人员平时没有时间、等到过年回家时再办理事情或咨询政策。这些都需要窗口工作人员及时满足群众需求“马上就办”,因此,“年后再说”的拖延,既给办事群众造成不便,也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打折扣”。
  “工作放到年后再说”“该让我们歇歇了”等松懈意识表明,越是在“年关”时节,越是考验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的关键节点。事实上,每年的这个时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会加大明察暗访和典型问题的通报曝光。为此,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加强纪律意识、端正工作作风,避免因麻痹大意、工作拖延成为反面典型,让年关成了“难关”。
  张维: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笔者认为,作为窗口服务工作人员,要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就不能有“年后再说”的想法和行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一如既往地为民提供周到细致服务。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提升政务服务工作上下绣花功夫,为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夯实基础。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而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