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农村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买房

中农办主任韩俊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2月06日版次:02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表示,这项改革必须守住底线,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并不是让城里人下乡去买房置地。
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韩俊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每年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农村出现大量农房、宅基地常年闲置。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16年底,在全市1902个行政村的73万套农村房屋中,长期空闲的占15.8%。
  “大量农房和宅基地闲置、任其破败,是很大的浪费,而利用起来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韩俊说。
  文件提出,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韩俊解释说,这是借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在总结有关试点县市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改革任务。
  他同时表示,宅基地“三权分置”与承包地“三权分置”有很大的不同。如,承包地的经营权鼓励流转、鼓励适度集中,而宅基地并不鼓励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据韩俊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一个“不得”和“两个严”,即: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他同时强调,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权,不能强迫农民以放弃宅基地使用权为前提进城落户。
  韩俊说,下一步在改革试点中要认真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特别是农户宅基地资格权的法理研究;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形式,鼓励各地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先行先试,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五大举措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宏耀5日说,乡村振兴不但需要“钱”,实际推动过程中还需要“人”,要完成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就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吴宏耀在当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通过改革打破乡村要素单向流入城市的格局,打通进城与下乡的通道,引导吸引更多的资金、管理、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五个方面作出政策部署: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
  三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
  四是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

  (紧接第1版)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五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包括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以及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吴宏耀强调,一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
加快形成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
  5日,韩俊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作出全面谋划,明确提出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韩俊5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没有投入作保障,喊是喊不出来的,干也是干不出名堂来的。”
  据他介绍,文件明确提出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公共财政首先得给力,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他说,“需要说明的是,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规违法变相举债。”
  同时,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农村金融机构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根据部署,下一步要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起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估办法。
  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方面,韩俊表示,长期以来土地出让收益“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直接用在农村建设的比重较低。今后要创新政策机制,把土地增值收益这块“蛋糕”切出更大的部分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据韩俊介绍,文件提出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好了这项政策,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