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海南医生遭电击休克后瘫痪

在中山一院接受体外反搏康复治疗重返岗位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2月08日版次:11
  南方农村报记者 方壮玮

  “如今我能重返岗位,多亏了张主任。”近日,30岁的王先生再次回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康复中心接受体外反搏治疗时如是说。
  三年前,王先生在工作中意外遭遇电击,昏迷一周后遗留下严重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说话不利,也无法独立行走。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先生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康复科张焰主任诊治。经过5个疗程的体外反搏治疗后,王先生逐渐恢复正常说话、走路,得以重返岗位。
  张焰表示,临床实践证实,体外反搏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
昏迷一周遗留脑病
  王先生今年30岁,在海南省某医院急诊科工作。三年前,王先生工作时操作的医疗器械突然停了,在检查设备的过程中他意外遭到电击,强大的电流导致心脏骤停,当场昏迷过去。
  经过一周的抢救,王先生终于苏醒过来,但是因为心脏骤停期间大脑得不到供血,结果遗留中度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王先生情绪抑郁,言语困难,四肢瘫软无力,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起居全由家人照料。
  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先生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康复科张焰主任诊治。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张焰表示,HIE常见于新生儿,多由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羊水异常、分娩过程及出生后的窒息缺氧等引起。此外,煤气中毒、车祸、电击伤等意外,也可引起严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等。
  在详细分析王先生的病情后,张焰决定采用体外反搏(EECP)疗法助他康复。
体外反搏加速康复
  据张焰介绍,体外反搏是中山一院心血管康复中心研发的一种改善心功能、增加全身血流灌注的无创疗法。患者躺在EECP装置上,由机器在心脏舒张早期给下肢血管序贯加压,从而增加回心血量、心脑供血,促进缺血组织侧支循环开放和血管新生。
  经过几次体外反搏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四肢肌力增强,可以站立行走,正常说话;后经过4个疗程的持续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基本消失,重新回到医院上班了。
  “成人大脑新生神经元的产生和生长是脑损伤康复的基础,这个过程需要充足的代谢和血流支持。”张焰表示,EECP可以通过促进缺血组织侧支循环开放和血管新生,促进脑缺血区域神经元新生和生长。
  临床上,体外反搏可帮助改善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硬化、后循环缺血等脑血管病,以及用于冠心病的康复和预防治疗,改善全身各类缺血性疾病如突发性耳聋、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所致的突盲、末梢循环障碍等症状。
  据了解,脑外伤引起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可能伴有脑出血,此类患者应仔细评估或经过一定治疗后才能进行体外反搏治疗。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风湿性心脏病等涉及出血、血栓、感染的患者不适宜体外反搏治疗。
分享: